“臭水沟”蝶变“打卡地”!深圳大手笔治水“让河流回归生活” | 民眼看民生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2022-01-09 08:28
收录于专题:民眼看民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深圳超常规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Ⅳ类及以上的历史性跨越。而与此同时,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落户茅洲河,停办多年的龙舟赛重新开赛,大沙河生态长廊成为“让河流回归生活”的典范……一大批昔日“臭水沟”蝶变为“打卡地”,彰显城市鲜亮的生态底色。

探索高密度建成区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深圳,此时正是异木棉盛开时节。在观澜河畔的清湖湿地公园,粉红的花海光彩夺目,加上水生美人蕉、香蒲、花叶芦荻等水生植物的映衬,仿佛步入童话世界。岸上水草丰美,水中鱼翔浅底,更是一派水清岸绿的美丽风光。

“观澜河的变化太大了!六七年前河水还不时散发臭味,周围也谈不上什么景色。短短几年,这里就成了我们周边居民喜欢来、经常来的休闲场所,水环境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观澜河畔的老居民李颖说道。

观澜河是深圳的五大河之一。作为龙华的“母亲河”,它见证了龙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发展历程。近年,龙华区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并按照“一山一水一城”全域生态格局,全面推进“中轴新城,魅力龙华”建设。深圳还在全国首创成立观澜河等4个流域管理中心,破解流域内职责不清、调度不畅、多头管理等问题。

观澜河重现生机,这正是深圳水环境实现整体性、根本性、历史性好转的缩影。201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逐步探索出一条高密度建成区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子。

超常规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2022年元旦当天,中电建龙岗河末端调蓄池工程现场,依然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当天下午1时许,最后一块顶板顺利浇筑完成,这项龙岗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龙岗河末端调蓄池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设计容积达到27.5万立方米,是亚洲第二大调蓄池。建成后,它可以收集溢流污水和降雨初期受面源污染的雨水,有效缓解降雨期间的大范围面源污染,提高治污整体效能效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水环境基础设施一度是“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6460公里,修复管网2280公里;小区正本清源改造14993个;暗涵、暗渠完成整治569个、348公里;完成总口治理452个、点截污治理3185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80万吨/日,提标改造524.5万吨/日……深圳坚持超常规补齐历史欠账,解决水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问题,为实现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以碧道建设为抓手打造美丽河湖

水环境改善,最终要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感受中。最近,途经福田区新洲路南段的市民,也许会注意到新洲河两岸陆续被绿植、步行道、景观小品等装点起来,一条崭新的碧道初见雏形。

新洲河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一条人工新开河道。2017年到2019年,新洲河基本解决了黑臭问题;2020年,进入巩固提升阶段,由大工程治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并在当年9月开工建设新洲河红树碧道示范段。市政总公司项目经理刘亮介绍,全长1.2公里的示范段,本月底将主体完工。“我们将通过慢行系统、景观节点、滨水空间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亲水乐水空间,重新感受新洲河的活力。”

跳出治水看治水。深圳把治水和城市开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人文景观塑造等结合起来,重点推进“五河一湖”核心骨干碧道。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推动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并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全面保障河湖生态水量,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原标题《“臭水沟”蝶变“打卡地”!深圳大手笔治水“让河流回归生活”》)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