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85%用水来自东江,2024年深圳人也将喝上西江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杨浩翰/图
2021-07-27 17:4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没有大江大河、年降水集中的深圳,人口产业密集,本地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所需,是全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市85%用水依靠市外的东江。在东江水资源利用几近饱和、深圳市下一阶段用水仍将增加的背景下,深圳市坚持开源节流,在拓展市外水源保障的同时,积极探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024年深圳人将喝上西江水

深圳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罗宜兵介绍,深圳市现状水源主要包括市外引水和本地地表水,以及少量地下水和海水。其中,市外水源来自东江,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和东江水源工程是两大水源骨干工程引水。

东深供水工程建成于1965年3月,是向香港、深圳市以及工程沿线东莞市城镇提供东江原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24.23亿立方米/年,其中分配给深圳8.73亿立方米。东江水源工程东起惠州市水口街道办廉福地的东江左岸和马安镇老二山的西枝江左岸,西至深圳市宝安区,干线全长106公里,对深年总供水能力7.2亿立方米。

“这两项工程一起,提供了深圳用水的85%。”罗宜兵介绍,深圳在东深供水、东江水源两大市外引水骨干工程的构架下,实施以供水网络干线、北线引水和北环输水干管为主的分配体系,建立铁石支线工程、石松支线工程等46条输配水支线工程,结合联网调蓄水库的调蓄容量实行市外水源分配,并使两大引水骨干工程和本地水资源相互连通,形成了境内供水水源网络系统,保证了全市供水安全。

然而,东江流域人口、经济集中,经过多年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但仍不能满足沿线用水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未雨绸缪,正在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以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广州南沙区、东莞市和深圳市等地区长远缺水问题。工程取水水源为西江,采用长距离封闭式管道结合隧洞输水,设计年引水量17.08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深圳8.47亿立方米。工程目前处于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建成。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按照‘双水源双安全,应急保障90天,实现全城直饮’等目标,推动在供水保证率、应急供水能力、自来水水质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罗宜兵介绍说。

“十四五”万元GDP用水量将控制在6立方米以内

除了从西江引水等“开源”举措,集约利用现有水资源的“节流”措施也对深圳市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

罗宜兵介绍,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光荣称号,2019年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次复查,南山区、福田区、盐田区成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202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7.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66立方米,用水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节水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但我们也要地看到,我市受地理条件制约、属于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这一基本水情没有改变,因此节水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罗宜兵介绍,今年年初,深圳市正式出台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工作方案(2020-2025年)》;还成立了深圳市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34个相关部门、各区政府作为成员单位系统推进全市节水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实施“十、百、千、亿”节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双建、双控、双降、双升”节水成效,到2025年城市用水效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形成人水城共融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建成节水典范城市。其中,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6立方米以内,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以内,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10%以上,并推动1亿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建设。

(原标题《深圳开源节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杨浩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