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深入调研,提炼63条“干货”!深圳市政协建议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读特记者 周元春/文 通讯员 张永胜/图
2019-10-14 22:56

如何深化深港合作,不断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今年2月开始,深圳市政协围绕这一市委市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开展了历时8个月的深入调研,最后形成了一份总报告、7份分报告,共63条对策建议。14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委员们根据调研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在大湾区中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建言献策。

近百名委员开会30余场走访调研20余次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是国家赋予深圳的任务。市政协高度重视这一调研,今年2月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戴北方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的调研组,由全体市政协港澳委员会委员(含历届港澳委员)及部分其他委员会委员近100人参与调研。为了提高调研的质量,调研组设立了专家顾问组,由市政协研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组成。同时,市政协还与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合作,该中心全程参与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充分发挥委员们的专业特长,分设了科技创新小组、基础设施小组、医疗养老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小组、金融小组、现代服务业小组以及教育和青年交流小组,共7个小组,根据不同主题进行深入调研。

重点调研自今年2月启动,历时8个月。据介绍,调研采取市内与市外调研相结合、境内与境外调研相结合、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与其他专委会调研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委员调研相结合、发挥现届委员和发挥历届港澳委员作用相结合的方式,共召开各类会议30余场,开展走访调研20余次,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境内外各部门、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

发挥深港强强联合的极点带动作用

代表调研组发言的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深港合作都应该成为具有关键引领作用的焦点和主线。新形势下,大湾区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将更为密切,深圳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好地处大湾区“一国两制”前沿地带的区位优势,推进深港深度合作,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发挥深港强强联合的极点带动作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方舟提出,在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政策落地的新时期,深化深港合作意义凸显:深港携手将可“种出”要素便捷流动的试验田,成为全国新经济发展的策源地、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港共同生活家园。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担着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以及搭建“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桥梁的重大使命。

63条“干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但调研组也提出,目前大湾区发展面临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尚未实现顺畅高效、两地规则和标准尚待协调和统一的挑战。

为此,调研组按照“有前瞻、有创新、有突破”的要求,调研形成了一份总报告和7份分报告,共提出63条对策建议。

这些建议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关键性区域合作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对接深港金融产品平台和鼓励深港金融互动、促进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深港合作发展跨境医疗和养老体系、合作共促深港交通基建发展、打造沿深圳河环境保护和生态示范亲水空间、共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与创新孵化器、借力香港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方面内容。

【读特新闻+】

洪为民:深港建立中国工程院(大湾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在专题协商中,洪为民建议深圳加强与香港合作,发挥香港在基础研究的优势和应用研究的潜在价值,以共建共享的科技创新大型基础设施为平台、以深港合作项目重点平台作为抓手,重点布局新兴和未来的科技领域,为创新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落马洲河套地区、光明科学城的战略性意义,作为深港科技合作的新平台和有力抓手,在创新科技发展获得新突破。(详情点击这里

王明凡:建港深东部快速轨道 纾解香港东部轨道交通压力

王明凡认为,港深东部快速轨道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未来即将建成的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的有效平衡——在环珠江口湾区的规划中,将沿宝安空港经济区-前海-后海及深圳科技园-河套及周边-北大屿山的机场和桥头经济区-东大屿山都会区形成一条快速交通走廊。(详情点击这里

张展豪:切实解决高端现代服务业“大门已开,小门未开”问题

市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华南地区首席合伙人张展豪建议,深圳应积极借鉴借助香港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优势,先行先试推行国际会计审计通行准则,采用英语、中文、葡语等国际语言,推动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业在深港两地对接融合,辐射整个大湾区,切实解决“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的问题,专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详情点击这里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文 通讯员 张永胜/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