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阿司匹林“有点甜”,药品监管“有点闲”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9-04-18 22:48

2018年春天,安徽省滁州市77岁的老吕在家附近的诚安药房购买了3盒阿司匹林肠溶片,让他吃惊的是,喝水送服药片竟然立马化了,这是以前服用这种药物时没有碰到的情况,而且原本应该无味的药“还有点甜”。

“甜头”吃完,“苦头”来了。老吕吃这种药是为了保护脑血管,治疗他得了十几年的脑梗,但一个月后,吃着“甜药”的老吕开始“走路发飘、头脑糊涂”,连别人讲话都听不大懂。老吕怀疑诚安药房卖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有问题,于是向当地食品药品稽查支队举报。

接下来,查案开始了。过程很复杂,情节很精彩,此不赘述。安徽省滁州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滁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南谯公安分局在安徽省、滁州市相关部门的精确指挥下联合执法,成功侦破一起重大跨省制售假药案。侦查中发现,这个“假药”网络涉及全国21个省份49个地区,牵涉出的所有线索已移送各省份,目前仍在调查中。

假药案从立案到最近局部告破,用了很长时间,有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能说不辛苦,不能说没有功劳。但是,这么大的假药案,却要靠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以身试药”发现线索,药品日常监管的严密性令人担忧。如果这名老人吃假药送了命,这么大的制售假药问题,何时才能浮出水面?

对患者来说,他们由于没有专业设备、专业知识,因此,识别假药的办法很少,像老吕这样的“尝味道”是其中一种。但这种靠“试吃”得出的结论,很难靠得住。毕竟,有效成分相同的药,如果加糖衣或不加糖衣,或者在配方上稍有不同,味道可以大不相同。只有身负药品监管职责、拥有专业检测队伍和检测设备,或者能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的相关部门,才能将药品成分弄得清清楚楚。

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细思恐极——经过检测,这些假药“有效成分为0”。有效成分为0,意味着吃了白吃。当然,这些药也没有砒霜瞬间夺命的功效,据当地食药稽查人员猜测“有点甜”是因为药中添加了淀粉。“淀粉”吃不死人却耽误了病,说到底还是把人往死路上赶。

目前,滁州11家涉事药店被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29人10年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滁州、哈尔滨(假药源头在哈尔滨)两地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移交法院起诉。这个处罚力度如何,留待专业人士分析。让我不解的是,销售假药,难道不是应该终身禁入吗?另外,药品监管部门有没有责任,从这个处罚结果中看不出来,这个问题,也应该厘清一下。

发现假药,靠老人“尝味”不行——何况,不少老人味觉退化——还是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可靠。当然,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天天穿上制服到药店去走一圈,那样人家光是迎接检查都忙不过来。怎么办呢?还是一靠严格抽检,二靠严厉震慑。说个故事吧,10年前,2009年,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美国的辉瑞制药被开出23亿美元的罚单,原因是“辉瑞的市场推广部门和销售部门在一种药品的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该药品的适用范围”,美国政府声称,巨额罚款主要是为了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我们怎能把它丢了呢?有关部门常常说“严厉处罚”,在事关人命的药品问题上正应适用“严厉处罚”,但落到实处却是不疼不痒的处罚,这到底是在“杀”谁?能让“鸡”和“猴”害怕吗?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