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体育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孩子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未来
晶报APP
2020-09-22 14:07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这是一份干货满满的《意见》,其指向很明确,就是要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今年因全球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人们对“强身健体”和“健康”二字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有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虽然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政策文件发了不少,但作为最主要的健康干预手段——体育课,多年来在许多地方仍然开不齐、开不足。再加上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新老问题交织,使得青少年普遍缺少运动,体质整体下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曾坦言,运动的孩子与不运动的孩子在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青少年的阳光形象基于强健的体魄,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身体智力发育以及培育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国内青少年体质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下滑,在各方努力下,部分指标有止跌回升的势头,但距离“健康阳光”仍有较大差距。

古人讲“六艺”,也就是 “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骑马,都属于体育运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则将体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体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负及商业竞争的成败。

在英国,众多的精英学校一直倡导的是“体育第一,学习第二”,比如伊顿公学就设置了8项体育必修课和27项体育选修课,每周的体育课课时竟然达到23个小时。有研究表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录取的新生中,近80%都有着丰富的体育运动训练的经验。

这种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背后,是对体育本质的深刻认知。体育不是简单的玩儿,不是简单地强健筋骨和打发无聊时间,它更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培养人的独立自主能力、坚强勇敢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前,升学依然是中小学办学的“指挥棒”,虽然近几年基层加大了学校体育的考核督查力度,但都不够“硬”。小升初、中考、高考升学过程中,只有中考有体育项目,而且分数占比也不大。哪个学科有利于升学,或者比重大,家长、老师当然就重视哪个学科。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沦为活动课,被大量占用,高中体育课开课率普遍不足一半。

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意见》,就是要用新的“指挥棒”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少年强则国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的未来。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APP)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