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深圳的另一个创新工场
晶报
2020-09-16 09:13

15日,“深圳扶贫30年”课题媒体座谈会在市民中心举行。与会者围绕扶贫话题,梳理了30年来深圳的扶贫脉络,并就接下来的扶贫举措与思路积极建言献策,呈现了一幅热气腾腾的深圳扶贫图景。

30年弹指而过。自1990年首次承担对口帮扶梅州市任务以来,深圳累计与全国16个省(区、市)的105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30年来,深圳累计派出各类援派干部人才8048人,其中党政干部2159人、专业技术人才5889人,投入帮扶资金418亿元,重点实施了一批产业帮扶、民生帮扶项目,有力推动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帮助194万人脱贫——这是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

可能很多深圳人不知道,深圳目前对口帮扶的54个县(区)总面积达22.6万平方公里,地域面积大约相当于113个深圳。从祖国大陆西北边陲的喀什地区,到西南中印边境的西藏察隅,从东北部的黑龙江哈尔滨到南端的海南海口,纵横跨度超过4000公里,都有深圳援派干部人才的身影。

作为一座以创新为鲜明标识的城市,深圳在对口扶贫方面也多有创新之举。可以说,扶贫是深圳的另一个创新工场。深圳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确立了建立健全领导推动、统筹协调、全社会参与、全市场运作、决战督战等八项工作机制25项举措,为扶贫带来了新的气象与活力。

比如,就业是实现脱贫的有效方式。深圳结合用工需求和对口地区劳动力优势,建立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广西百色那坡县对口扶贫协作局副局长章大荣表示,今年通过举办3场龙岗-那坡(龙合)劳务协作“点对点”网络视频招聘会,累计帮助那坡县273名贫困劳动力入场,达成就业意向132人。在广西隆林,首个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服务中心成立,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劳务工“建档立卡”,提供更精、细、深的服务。

再比如,消费扶贫一头连着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一头连着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是稳定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有力措施。今年年初,消费扶贫中心(深圳)在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揭牌,首届消费扶贫交易博览会(深圳)同时开幕。

深圳将借此打造面向全国市场,集农产品展示展销、消费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消费扶贫中心。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壁垒,促进贫困地区产品变商品,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消费扶贫的主体并非只有来自党委政府层面的力量,而是官方、民间多股力量拧成一条绳,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协同共进,形成战斗合力。也即,政府部门要发挥消费扶贫的引导作用,做好制度上的服务;企业要起到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要扮演承上启下、前联后引的桥梁纽带角色,与企业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互相呼应,形成强大虹吸效应。

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这么多重要的历史刻度汇聚在一起,增加了扶贫的重量。

作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的城市,我们希望并相信,深圳接下来能通过更多的“先行”与“示范”,开创出一条更加开阔的扶贫之路,让深圳精神、特区担当助力更多人前行。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