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 | 剑气共箫心一色
徐迅雷
2022-01-25 09:41

诗文与思想齐飞,剑气共箫心一色——笔者拟的这两句话,说的是龚自珍。

龚自珍和林则徐、魏源都是好友,他们是同时代人。加上徐继畬,这四位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最为杰出的思想先驱。一般都是并称“龚、林、魏”,但在笔者看来,龚自珍一个人是“前奏曲”,后三位“林、魏、徐”可并称,属于“三部曲”。龚自珍是属于思想领域的,他是启蒙思想家、社会批判者,他最先发现并指出黑暗之所在,是“但开风气”者。

龚自珍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8月22日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9月26日因病卒于江苏丹阳,得年50岁。“马坡巷外立斜阳”的杭州马坡巷是他的出生地,祖屋已不存,如今在他家附近设有“龚自珍纪念馆”,那是幸存下来的一座清代旧宅;来访者并不多,这两年因疫情影响还常常闭门谢客。

50年人生行止,证明龚自珍这个杭州人是一个典型的“杭铁头”。“杭铁头”是一种坚忍孤高、桀骜刚直、威武不屈的精神品格。

青年龚自珍虎虎生气,你可能想不到,20多岁的龚自珍,就写出了名篇《乙丙之际著议第七》和《乙丙之际著议第九》;在前者中他大声疾呼:“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在后者中有著名的“衰世”发见:“世有三等……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别为一等。”

社会转型,离不开社会批判;社会进步,离不开问题导向;时代变局,离不开先驱思想。“衰世”是士大夫的彷徨时代,龚自珍作为一个具有人文思想解放性质的智识者、一个改良主义先驱,他胸怀天下,著书立言,发出剑气凛然的忧时呐喊,严厉批判宗法专制的没落腐朽,呼唤改革风雷,提出疗救之道,成为中国思想史发展到转型序幕拉开时的“前奏曲”。

龚自珍批判皇权,谓之“一人为刚,万夫为柔”,那时帝王为一方,社会各阶层人士和百姓民众为一方,两者的无形对立。他批判官僚体制,让士大夫“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他批判社会陋俗,反对裹脚,提倡天然,因为缠足对女性来说简直是惨无人道的酷刑。他批判“病梅”式的人才观,将“手术刀”对准科举制度,因为那实质上是病态社会中对人才的束缚和摧残,由此表达了对自由和生机的向往……“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开了社会批判之风气。

最能体现龚自珍有胆有识的,是他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清晰地看到背后的实质。他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衰世”的表面是“治世”:“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他看到了“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荒唐扭曲。表面人声鼎沸,实者“异口同声”,只有一个“瓦釜”声音,那本质上就是万马齐喑——“万马齐喑究可哀”。

“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前需要“不拘一格降人声”。发出声音的自由,高于言论的对错。而在万马齐喑中,知识界、思想界总得有一两个像龚自珍那样的智识者,能够发出忧时呐喊的声音,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挽回一点面子。

(作者系文化学者)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徐迅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