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快评丨深圳可以设置有特色的老人公园吗?
晶报记者 李跃
2021-11-25 15:45

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该意见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该意见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出台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意见指出,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在这方面,深圳可以率先作出更多有益的尝试。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城市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迁移,深圳人口老龄化也在加速。为此,深圳早已未雨绸缪。近年来,深圳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诸如老人护理院、老年大学、星光老年之家等设施较为完善。

尤其是,作为“千园之城”,深圳可以通过发达的公园体系,为老年人设置更多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事实上,一些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都有过类似举措。比如,一些国家流行老人公园,英国曼彻斯特的公园特别强调给“70岁以上长者”使用,让老人家可以活动臀部、腹部、大腿等部位的肌肉;日本筑波市区的运动公园更有多元的老人健身设备,他们认为,公园内的设施可以帮助老人家维持健康,更进一步降低政府在福利费用上的支出。

那么,深圳也可以设置有特色的老人公园吗?

此外,随着独居老人的增加,公园就能成为他们与他人保持互动和联系的处所,成为他们的一个社交公共空间。总之,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年轻的深圳可以未雨绸缪,推出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编辑 陈晓玲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