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克服“忙乱”,关键在于治“乱”
姚龙华
2020-01-17 08:15

岁末年初,有的领导和机关总结年度工作,往往把“基层忙乱”作为矛盾问题来看待,同时又把“减少基层忙乱”作为新年度工作目标之一,写入工作报告、纳入工作部署筹划。其实,忙,未必就是“忙乱”,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新时代新征程,忙是必然的现象。克服“忙乱”,关键在于治“乱”。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所谓“基层忙乱”本身就是一个略带偏见的说法。忙不一定意味着乱,还有一种叫“忙而不乱”。当然,也确实有“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的情况存在。

“忙乱”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发酵下的结果。没有科学的指令传达和贯彻落实机制,没有高效健全的绩效考核和后果评估机制,最终都有可能导致忙乱无果、杂乱无序。只有事先梳理好责任,明确各自分工,并强化过程监督,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忙是基层的常态,不忙反而不正常。这不仅仅是因为基层工作本就直接面对群众、千头万绪,同时也是因为一个基层单位可能对接上面好多个单位,导致很多基层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工作特别多、特别忙。

但忙归忙,却不能乱。一旦工作陷入忙乱状态,就可能会忙中出错,导致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如何做到忙而不乱?这就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工作时能够头脑清醒,理顺思路,分出轻重缓急,做到有条不紊。最关键的,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导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那么什么工作应该具有优先级,什么工作可以暂时放一放,也就清楚了。

刘孙恒(广东珠海 媒体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平心而论,基层忙是一种客观事实,一定程度上在所难免。但忙要忙到点子上,更要忙出实效。那种因会议多、文件多、短信多、微信群通知多造成的忙乱,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积弊。

治理基层忙乱,要从“两头”抓。一方面,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工作指导和抓任务落实上要求真务实,不能想当然。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把每一项工作抓具体、抓彻底,才能避免闭门造车,真正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优化考核体系,让基层干部不仅对“上”负责,同时也对“下”尽责,不仅要常到老百姓家里走走、坐坐,而且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读特清言:

忙出实效方显出担当

党员干部忙,其实很正常。改革发展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桩桩件件、事无巨细都要有人去干,党员干部怎么闲得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 基层党员干部长期身处一线,位子不高然担子很重,常常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忙只是一种状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让人满意的结果。有的人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遇事茫然盲目,工作不得要领,缺乏科学方法,不善思考创新,只能蛮干苦干,忙不到点子上,往往效果有限,甚至忙中出错。有的人存在作风不过硬的问题,遇到难题绕着走,做的都是表面文章,看似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实际工作却无实质进展。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若能做到“五勤”,哪会不知忙啥?何愁忙而无功?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如何忙出实效,考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不是为忙而忙、忘记为什么忙、不管忙出什么结果,才能真正甩开膀子、扑下身子、敢于负责、善谋有为,忙出党员干部的应有担当与风范。

编辑 周宏博

(作者: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