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先行示范区系列谈 | 用全球城市标准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创新
陈文
2019-09-11 07:54

在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40多年改革开放,以及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发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第一,升级了战略定位,回答了“特区如何特”的特区之问。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市场经济改革的路径与方式,为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和“杀出一条血路”;在新时代,《意见》将深圳定位为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全面升级,《意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战略高度,期望深圳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第二,明确了改革方向,回答了“改革开放如何改”的时代之问。《意见》明确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方向,其中“改革”和“开放”分别被提及了28次和12次之多,并提出了“六个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如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扩大开放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经济建设层面,要求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治建设层面,要求深圳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文化建设层面,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社会建设层面,要求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第三,突出了全球标杆,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大国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意见》中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都强调了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定位和要求,“国际”、 “全球”和 “世界”等词汇共出现了多达28次。如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就要求深圳必须用全球城市的标准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创新,不但要在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方面跻身全球城市前列,也要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要在现代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提供高效和持续的支撑。(作者系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 

 整理 林洲璐 编辑 张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