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的经济含义
王兴康
2019-07-09 08:37

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追求各种意义就有不同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此需求分类有什么经济根据与含义?

经济学将人们追求意义概括为趋利避害,具体来说会将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事物上。比如你有1000元钱,以1元、1元的方式花出去,用在喝水与游戏上面。由于水是生命必需品,因此,第1元钱,你会花在喝水上,第2元钱仍然如此,如此持续。随着水量增加,每元水带来的效用下降,当花到第50元时,你可能会觉得第51元的水,不值1元,也许会想第51元是否用于玩游戏。

同样的道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生存的迫切程度是递减的。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他的首要目标是温饱,是生理需求。只有生理需求,才可能有资源与精力去满足其他层次的需求。只有生存需求满足了,才有多余的资源去满足发展的需求。

从人类历史看,自我实现主要体现在知识、道德与艺术方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的概念,认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轴心时代”提出的思想主要是关于知识与道德的,是对真理与善良的追求。古希腊思想家追求真理,当然,是以哲学方式存在的,科学知识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东方思想家追求道德上的善良,比如印度的佛学与中国的儒道思想。

因为知识、道德与生存密切相关,而艺术是发展方面的需求,因此,“轴心时代”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要是关于知识与道德的。两者的区别又与经济形态密切相关。

古希腊是海洋国家,工商业文明相对发达,市场交换比较普遍。现代产权经济学告诉我们,清楚的产权界定是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因此,古希腊财产权利往往界定到个人。

“我们的观念超不出我们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反映。现实中注重产权界定,古希腊哲学家重视概念清楚,在清楚定义的概念基础上提出判断与推理,这就是知识。

古代东方是内陆国家,农业文明相对发达,例如中国。农业文明的社会,市场交换规模相对较小,产权相对不清晰,古代中国的财产权利往往只界定到家庭、家族,而非个人。

“我们的观念超不出我们的经验”,既然现实如此,古代中国思想家在概念内涵与外延上也定义得不太清楚,比如道、气、阴、阳等概念。既然概念定义不清楚,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判断与推理也就难以发展起来。

与此相对应,古代中国相对发达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比如儒家的礼仪伦理,包括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追求是的道德上的完美。

需求层次的追求符合趋利避害的经济原则,只有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满足发展需求。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轴心时代”里的东、西方思想家提出的思想又与当时各自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符合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原理。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秦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