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 | 治理摩擦失业靠技能培训和信息畅通
​谢作诗
2019-06-25 08:55

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必使市场出清。真正的市场经济不存在长期的非自愿失业。弄清了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那么应该怎样治理呢?当然不是凯恩斯主义靠政府花钱、超发货币,而应该是推动市场化改革。关键是,需求问题,本质是供给问题。

首先,我们对失业做个分类,将其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

所谓自愿失业,就是明明有工作岗位,但是由于不接受市场工资水平,而选择失业。

所谓非自愿失业,就是愿意接受市场工资水平,可是还是找不到工作。

一个人,失去了工作,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但寻找是需要时间的,他不可能马上找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失业的。这个失业,叫做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非自愿失业。

当消费者对苹果电脑的偏好大于戴尔电脑时,苹果公司增加生产和就业,而戴尔公司则减少生产和就业。戴尔公司的工人现在必须寻找新的工作,苹果公司则必须决定哪些新工人从事空缺的工作,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失业。

当石油价格下跌的时候,德克萨斯石油生产企业的反应是减少生产和就业。同时,廉价汽油刺激了汽车销售,因此密西根的汽车生产企业将增加生产和就业。各行业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会发生变动,由于在新的部门找到工作需要时间,所以这种变动也会产生摩擦失业。

摩擦失业之所以不可避免,是因为经济总在变动中。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就业最多的四个行业是棉纺织品、毛织品、男性服装以及木材。现在四个就业最多的行业是汽车、飞机、通信与电子元件。随着这种转移的发生,一些企业创造出了工作岗位,另一些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则消失了。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更高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但是伴随这一过程,处于衰落行业的工人发现,他们失去了工作,需要寻找新的工作,并且他们不可能马上找到工作。

摩擦失业并不都是坏事。没有这种失业,也就意味着没有技术进步,经济是死水一潭。在没有发明吊车、叉车之前,码头工人是靠肩挑背扛装卸货物的。发明了吊车、叉车之后,老的码头工人因为不会开车这种新技能,要么需要重新学习,要么需要转行做别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失业。可是与此相伴随的,是效率的提高和更多的工作岗位的产生。和一百年前相比,不仅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总就业量也增加了无数倍。

治理摩擦失业,不应该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而应该是技能培训、让信息畅通。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试图证明,因为需求不足,经济能够提供的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给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但是,这个说法是违反经济学原理的。供给小于需求,那么价格在干什么?供给小于需求,工资就会下降。工资下降后,劳动供给量会减少,劳动需求量会增加,供求会重新均衡。逻辑上,如果我们承认价格调节供求,并使得供求平衡,那么意味着,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只有短期的非自愿摩擦失业,没有长期的非自愿失业。

工资不能向下调整的一个原因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在合同期内,没有办法马上改变。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失业,也是属于市场经济的本来属性,而且也不可能是长期的。一旦合同到期后就会做出调整。因为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把这种原因引起的失业归入摩擦失业。

摩擦失业之外的长期失业叫结构性失业。只要价格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就没有长期的非自愿失业,因此所有的结构性失业都不是自由市场的本来属性。

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必使市场出清。真正的市场经济不存在长期的非自愿失业。弄清了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那么应该怎样治理呢?当然不是凯恩斯主义靠政府花钱、超发货币,而应该是推动市场化改革。关键是,需求问题,本质是供给问题。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