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律与先天综合判断
王兴康
2019-06-11 08:22

——需求定律以代价变化为原因,以选择意愿变化为结果,形式上是先天判断,有普遍必然性。


单独概念不能构成知识,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即判断才可能是知识。例如仅仅说一朵花,不是知识,仅仅说红的也不是知识。说一朵花是红的,形成诸如A是B这种有主词与谓词的判断,才可能是知识。

由判断构成的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之间的关系,诸如代数、几何等,例如2加2等于4,三角形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等。这种仅与概念有关,与经验无关的知识,称为唯理论知识。

另一种是与经验有关的知识。以休谟为代表,一切以经验为根据与标准的论理方式哲学上称为经验论。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识到理性派哲学缺乏经验内容,经验派哲学缺乏普遍必然性。他认为克服了两者缺陷的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以先天综合判断为表达方式的科学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又有经验内容。先天形式相对后天经验而言,是指表达形式符合逻辑规律,适用于一切经验。综合判断相对分析判断而言。分析判断是一种同义反复,不能增添新内容。例如四脚动物有四条腿,命题中的谓词“有四条腿”是包括在主词“四脚动物”中的,不能增添新内容。综合判断例如这朵花是红的,谓词“红的”内容,并不包括在主词“这朵花”里,能够增添新内容。

康德以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为榜样,提出了质、量、关系、模态四类十二大范畴,也就是四类公理。他认为从四类范畴去探索、分析具体自然现象,能够得出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的结论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个人的选择行为。既然是科学,那么,经济推理形式也是先天综合判断。既然是先天判断,那么,一定是公理体系,否则,只能是后天经验判断。

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公理假设,即假设每个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利益。从代价角度看利益,那么,代价增加,个人选择意愿减弱;代价减少,个人选择意愿增强。这就是需求定律。

需求定律不能直接解释现象。例如有人吸烟说因为他吸烟的代价较低,有人不吸烟说因为他吸烟的代价较高。如此直接套用需求定律,那么,所有解释都成了分析命题与同义反复,说了等于没说。

如果从约束条件入手,指出约束条件变化引起代价变化,导致个人选择行为变化,那么,需求定律就有了可以验证的具体内容,可以解释、预测世事。

例如新疆与上海两个城市,上海的汽车牌照是要拍卖得到的,一般来说代价较高,获取新疆的汽车牌照代价较低(假定免费)。如果仅仅考虑获取牌照代价的因素,那么,上海人购买汽车相对高档,均价较高。

具体解释是这样的:假定有好、差两类车,好车每辆100万元,差车每辆10万元,相对价格为100:10等于10。假定每块上海牌照10万元,加上牌照费后,好车价格变为110万元,差车价格变为20万元,相对价格变为110:20等于5.5。5.5小于10,好车相对价格下降,所以,上海人倾向于购买好车。

上例中,获取车牌代价不同是约束条件的变化,它引起相对价格(代价)变化,从而导致购车行为变化。用三段论推理可以概括为:大前提是需求定律,小前提是车牌费用不同引起购车代价变化,结论是车牌费用较高的地区,人们购车相对高档。

此类解释能用事实验证,比较一段时间内上海人购车的均价与新疆人购车的均价即可。

需求定律以代价变化为原因,以选择意愿变化为结果,形式上是先天判断,有普遍必然性。内容上,约束条件变化引起代价变化,导致选择行为变化,又有丰富的经验材料,是综合判断。这个意义上,需求定律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既有形式上的普遍必然,又有内容上的新鲜材料。当然,如果事实推翻了从需求定律推理得到的结论,那么,就得修改或者重建其他更具解释力的公理系统。任何科学知识都与经济学一样,都是在这种提出理论、事实验证、改进理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进步的。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张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