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出炉,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荣获一等奖!
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文 张贵/图
2021-01-12 08:15

作为一座秉承规划引领发展的新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的规划水准得到了国内外规划大伽的高度认可。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荣获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这是继去年10月滨海地区城市设计项目获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分析与总体规划类最高奖项杰出奖之后,深汕合作区城市规划工作取得的又一荣誉。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图为起步区鹅埠片区。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有会员单位900多家,主要任务包括组织研究城市规划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交流和推广城市规划行业的先进经验,总结、交流和推广科研、设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优秀成果;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开展每两年一次的“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等。2020年的评选活动因受疫情影响作了推迟,评选结果近期得以正式公布。

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城市规划,以规划之美孕育城市之美;坚持以全球视野探索新城未来轮廓,高起点规划好“成长坐标”,高质量保护好“城市基因”,高规格把握好“文化脉搏”;坚持规划在先、有序开发,强化规划的统筹性、前瞻性、保护性;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汇聚世界文化与智慧力量,提升深汕新城的品质气质,全力打造深圳的升级版,让这座新城从“一出生”就光彩照人、大气磅礴。

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规划建设新城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是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建设管理的飞地,与全国其它飞地建设产业园区不同的是,深汕合作区走的是一条升级赶超之路,要在一片工业化根本没有起步的荒芜之地,高标准建设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新城,把特区建在老区门口,变农民为市民、变农村为城市,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探新路,在一张白纸上书写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的精彩演绎。

白纸作画、平地筑城,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深汕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始终深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厚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深汕合作区时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遵照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深汕合作区始终将“规划引领”作为新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在统筹中规划、在规划中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标国际一流,汇聚各方才智,全力把这块飞地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深汕合作区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距深圳市中心约120公里、距深圳市行政边界约60公里,陆域468.3平方公里,海域1152平方公里,辖区内山、海、林、田、河、湖、湿地、温泉等应有尽有,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有条件实现弯道超车加速崛起。

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决定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建设深汕合作区。2018年2月17日,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圳市组织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按照世界一流城市标准,尽快开展《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工作。

空间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2018年3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下称《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原中规院院长李晓江等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受邀参加《纲要》初步成果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海洋、交通、建筑等各领域,相当一部分人是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班底成员。在实地察看深汕合作区建设发展情况后,专家、学者们结合《纲要》方案内容,对照国际国内前沿案例,就方案中的发展定位、规模和目标,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基于全域全要素未来大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和单元开发模式等内容交流讨论,把脉献计。

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突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以国际视野谋求发展新高度,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主城区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领,探索创新全域资源要素配置体系和空间发展建设模式。

2018年底,《纲要》完成初稿;2019年6月,《纲要》通过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2020年3月,《纲要》通过深圳市委常委会审议,并按会议要求深化,同年7月正式上报省政府。

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空间布局

《纲要》提出,以国土空间为载体,全域资源要素管控为重点,充分发掘利用深汕合作区优越的山海生态资源,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在此基础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科学确定资源环境底线,形成依山面海、林田共生、水城相融、蓝绿交织的全域资源要素空间格局。科学划定生态空间、海洋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控城市开发边界。

深汕合作区规划城市建设空间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以不同时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重要环境承载力等刚性约束条件,合理控制人口规模。规划至2035年末,全区总人口约150万人,并确保城市各支撑系统满足300万人口规模需求,成为释放深圳城市发展新动能、解决资源紧约束问题的承载地,成为整合、导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的新高地、带动粤东区域振兴的新兴增长极。

总体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民生幸福新标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规划提出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部署,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同时构建与深圳一体化、与周边城市共建共享的高标准区域服务中心,打造具有深汕特色、基本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配置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此外,还着重打造高品质城市开敞空间,打造“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加强开敞空间连通度,连通绿道建设、森林步道,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可达性和便民性,发展立体绿化,提升开敞空间品质。

根据《纲要》,深汕合作区采用“组团-单元”空间组织模式,构建全域空间-组团-管理单元的多层级、全覆盖的传导体系,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城乡空间总体结构,满足转型发展和高品质快速建设的实际需求——

“一心”即围绕政务文化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形成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中心组团;

“两轴”为东西向依托深汕大道,打造产城互动发展轴,南北向依托科教大道,打造科技创新发展轴;

“三带”分别指南部以红海大道和滨海岸线为载体的沿海综合发展带,北部以圳美绿道和创智路为依托的沿山生态发展带,以及中部依托赤石河打造的“一河两岸”滨水特色景观带;

“四组团”即环绕中心组团布局,东部组团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打造康养度假区。

此外,深汕合作区还结合单元社区、美丽乡村、温泉和海岛等特色资源,打造若干功能节点,注重陆海统筹。

一步一个脚印 变宏伟蓝图为鲜活实景图

“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汇聚各方才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投入、高标准建设。”

产耀东表示,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期,深汕合作区正力争成为集聚最先进理念、最前沿科技的产业高地,生态优美、诗意栖居的生活福地,多元族群并存、文化交融荟萃的人文胜地,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市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在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之外,深汕合作区还累计组织编制各类规划项目62项,完成了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城市风貌、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规划工作,尤其是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国际咨询活动,先后完成50平方公里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每一次都吸引了国内外至少五六十家设计机构参与。可以说,规划引领已经融入深汕合作区新城建设的血液之中。

如今,按照总体规划描绘的蓝图,深汕新城正一步步从施工图变成了实景图:

西部组团高举产业旗、走好先行路。作为先行区,鹅埠片区已实现落地产业项目79个,其中大部分来自深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这里还划出46万平方米土地,以成熟的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为先导产业,努力打造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

东部组团精耕未来产业、展现名镇风采。正加快建设的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已纳入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截至2020年底,小镇已累计引进25家实体机器人企业、2家战略平台企业。此外,以海洋科技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深汕海洋智慧港蓄势腾飞,已对接各类科研机构、协会和知名涉海企业近40家。

北部组团打造“深汕心脏”、守护“城市绿肺”。结合优越自然本底,建设美丽田园,打造康养度假区。去年9月,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确定了《润泽之城》设计方案,未来将打造具有国际范儿、深圳味儿、深汕特色的全要素山水景观带。更重要的是,依托科教走廊,在这里规划了10平方公里教育小镇,深职院和信息技术学院已经确定落户,深汕合作区正发力打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完备的教育体系,将教育作为深汕合作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张王牌。

南部组团念好“山海经”、打响“文化牌”,重点布局小漠国际物流港和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等重大项目,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码头港口陆域初步形成,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港区有望落地,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基于优质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加紧打造深汕合作区的“城市厅堂、艺术殿堂、创业学堂、度假天堂”。

中心组团做足政务服务、发力高端商务。中心区建设指挥部2020年挂牌成立,全力推进新城未来核心区的建设。今年新年首个工作日,作为“深汕半小时生活圈”交通大动脉、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深汕铁路已正式动工。深汕高铁站设计方案也完成“五选三”,今年会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将成为深汕合作区融入湾区、衔接全国铁路网的核心。中心区首宗商品房用地已实现成功拍出。望鹏山公园山顶广场、登山道设置等工作同步进行,吉水门片区企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基地等也正加速推进中。

对标深圳、时刻望鹏,深汕合作区正加速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出台了“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跨越式打造“民生七有”幸福标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昔日的荒芜之地正变为产业高地、生活福地、人文胜地,深汕湾畔宏图渐展,梦想已经照进现实、照进深汕人的生活。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文 张贵/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