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回访|罗湖区渔民村:从“物质小康”迈向“精神小康”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2021-10-16 08:20

2021年10月11日,渔民村文化广场,渔民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训练武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罗湖区渔民村,勉励渔民村人要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出更具特色的新路。渔民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特别是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更使渔民村人备受鼓舞,渔民村加速先行示范建设,迎来了全新的面貌。日前,记者走进罗湖区渔民村,探寻这里在短短一年间发生的精彩变化。

穿过长达350米的文化长廊,浏览28幅墙面浮雕,渔民村改革发展的一幕幕浮现在居民脑海中。走进村史馆,参观完“当家做主、共同富裕、和谐社区、先行示范”四个部分内容后,居民邓伟雄感慨地说:“看到小渔船就想起了我父亲那一辈靠捕鱼为生的经历,看到油画《勇立潮头》中的大渔船就想起我们那一辈出海捕鱼的故事。”村史馆内的图文、场景、视频和交互多媒体等形式,全面、系统展现了渔民村70余年的发展历程。

“这一年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理很多事,别提多方便了!”有居民说。据悉,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在社区里的社康、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进行整合。升级后的中心共3层3500多平方米,集成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功能,实现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还建成了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驿站,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多种政务服务。

居民陈青还经常带着孩子去渔邨社区悠·图书馆阅读,“这里藏书2.5万册,报刊200种,我们都很喜欢带孩子来这里看书。”退休老人李开吉也经常到小区楼下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休闲娱乐,热爱传统戏曲的居民还踊跃加入小渔村粤剧团,开始学习粤剧折子戏、现代粤剧粤曲。现在的渔民村正从“物质小康”快步迈向“精神小康”。

渔民村村史馆开馆、长达350米的渔民村文化长廊翻新、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新落成……短短一年间,渔民村以党建引领,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居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原标题《罗湖区渔民村:从“物质小康”迈向“精神小康”》)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