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榜样 | 俞露:主持划定深圳第一版城市“蓝线”的副总工程师
读特记者 李怡天/文 耿超逸/视频
2019-09-11 22:03

驱车数公里,赶到建艺大厦,已是晚上8时。当记者走进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时,俞露还在办公,双手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

自2005年清华硕士毕业后,有着水利和环境学交叉背景的俞露随即入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如今不仅是副总工程师,还是深圳市党代表、广东省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之一,现正攻读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型工程博士学位。14年间,她深度参与深圳的治水攻坚,今年获评2019“十大深圳好青年”称号。

与水结缘 见证深圳人水和谐

“我自己很喜欢水,名字里也带有水,再加上喜欢江南水乡的浪漫感觉。”骨子里对水的兴趣,指引着俞露的求学、就业之路。

虽然选择北上求学,俞露其实更偏爱南方的气候。被深圳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气质所吸引,没有任何“根基”的她,硕士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但这并不影响她在这片土地上迅速成长。一方面,得益于她在大学里培养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缘于她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深圳,值得我为她奋斗!我做了多年治水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划工作,都是从深圳出发。”

浙江绍兴出生的俞露对深圳有着深深归属感,认为“深圳是一个属于我的城市”。无论从职业生涯,还是人生规划,俞露都与深圳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互相见证彼此成长,这或许就是她对深圳感觉特别亲切的原因。

14年天道酬勤 从设计师到副总工程师

从设计师成长为副总工程师,俞露用了14年。成长背后是艰辛付出。

2005年,刚步入社会的俞露接触到她人生中第一个项目——深圳市水战略。“近十几年深圳基本都是以《深圳市水战略》项目提出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去实践的”,这让俞露感到非常幸运,“人生第一个项目就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面向未来的方向,考虑深圳应该往哪走,何去何从。 ”

2007年,俞露主持划定深圳第一版城市“蓝线”,即整座城市江河、湖泊、水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俞露说,城市“蓝线”的划定能够为水体的保护控制和提升提供空间上的抓手,在深圳城市规划项目建设过程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深圳市被列为国家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之后,俞露参与坪地国际低碳城规划项目,“低碳城集成了很多先进理念和技术,包括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对空间的集约利用,创建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框架在全国推广后,引领了全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法上的热潮。”

2015年,国家注重海绵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地区申报海绵城市试点。在这一过程中,俞露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她和她的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俞露回忆说,当时恰逢春节,为了能够成功申报,她困了就拿2张椅子拼一拼,躺一会,三天三夜一共睡了3个小时。

天道酬勤,这是俞露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

坚持和奋斗过的人生才能雨后见彩虹

“初心,其实我还真的有,不然也不会一直待在这里。”在一个行业坚持14年,俞露有自己的理由。

当看到自己参与的海绵城市规划项目落地生根,特别是原来自己脑海中的构思变成现实时,那种自豪感,他人无法体会;当面对新的技术难题,她带领团队讨论、研究并最终解决时,那种成就感也让她幸福。“通过我的一些创新研发,可以影响到一个行业,影响一座城市的未来,甚至可以影响一些人,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正是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力,让我在这个行业里,充分发挥理想,尽情挥洒热情。” 俞露说。

工作性质决定了俞露要经常出差,觉得对家人的亏欠,是任何工作上的成就都无法弥补的。“但我自己会想办法去弥补。”俞露说,“亲情的维系不只在于陪伴的时间有多长,陪伴的质量有多高也很重要。”她清楚地记着,自己在陪伴孩子时非常专心,会抓住一切机会,用各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也会尝试把个人兴趣爱好融入其中。“我热爱健身,喜欢做俯卧撑,那时儿子还小,就趴我背上,我们一起做俯卧撑,还留下了很多珍贵影像。”

当被问及新时代青年如何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时,俞露表示,首先要学会专注,“不要被太多事情干扰,对现在想做的事要专心致志去做。” 其次要学会思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最后要学会坚持,“只有真正的坚持和奋斗过的人生,才能雨后见彩虹。”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怡天/文 耿超逸/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