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科医生遇到南极: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9-03-23 19:57

“所有的高科技和先进技术,在这里最多只能做到使我们不被冻死和饿死,人类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威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在《生命印记—南极之巅》一书中,作者毛一雷用翔实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完整的南极科考经历与深刻感受。23日,他带着书中的故事来到深圳书城中心城,为深圳读者们分享南极大陆上中国科考队的探索和传奇故事,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毛一雷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曾担任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的随队医生,与队员们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在南极冰盖高点Dome A成功建立昆仑站。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医疗保障和医学研究任务;在进入冰盖的征途中,他全程驾驶雪地车,并主动“客串”了厨师、机械师、摄影师等多个角色……

在南极130多天的一点一滴,作者每天用录音笔都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原汁原味地诉诸于文字。从他的记录中,读者既能领略到冰盖的广袤、冰山的肃穆、海豹的闲适、企鹅的慵懒,又能感受到在极端环境下科考工作的艰辛,有时甚至充斥着残酷的绝望和无助。

在现场,毛一雷与观众们分享了当时科考过程的珍贵照片,其中,有展示中国科考队队员们面对南极恶劣环境时的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有表现了险象环生的雪龙号科考船破冰过程;还有展现科考队在建立昆仑站中惊心动魄的艰辛历程等等,生动而细致地展现了登顶南极之巅的艰险而传奇的经历和成就。

毛一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选择随队去南极考察,原先多少是抱着好玩、去旅游的心理,但在这趟难忘的旅程之后,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到了南极,才知道生态环境是如此脆弱,人类的一个举动,可能就会打破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他介绍,企鹅虽然很可爱,但如果去抱它们要考虑后果,因为抱着企鹅的时候,它们的心跳会加快,能量会加快消耗,可能会因此无法越冬而死去。而企鹅的数目变化,可能就会引起生态链的一系列变化。

他回忆,南极科考的过程充满了困难。不仅经历了寒冷、高原等身体上的残酷考验,心理上也面临巨大压力。“比如我们开了20多天的车,什么都看不到,四周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只能跟着GPS走,万一哪个方向走错,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心理压力非常大。”

当被问到从南极回来对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这位医生的答案却出人意料:“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此得了高血压。”他说,他至今无法去总结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但这段经历肯定会给他带来改变。“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他宝贵的财富。”

当天的活动还特邀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和作者毛一雷对谈,介绍中国南极科考概况、重要意义以及目前中国南极科考所取得的进展。

此次活动是“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的首讲,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主办,并由深圳书城新华书业连锁总部有限公司,深圳书城中心城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