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委员:通过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文 刘钢/图
2021-05-16 08:39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1深圳两会

15日,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参加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引领下,深圳应更加重视创新链融合发展、高端科技人才吸引和培养以及深港融合,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

加快引进基础研究的高端人才

“两会上很多委员也在讨论,说我们国家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攻克现在这些‘卡脖子技术’,我的观点是,其实只要五年左右,我们就能攻克这些技术。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但问题是,解决了现在这些‘卡脖子技术’之后,我们又遇到了新的‘卡脖子技术’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要永远被人家‘卡脖子’?”徐扬生说。

在他看来,要摆脱被“卡脖子”的局面,我国必须在科技发展中实现创新引领。深圳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也正立足于此。“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深圳五年来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来自于科技创新。创新已经是深圳的鲜明特质。”他表示。

徐扬生认为,创新是一个链条。从全链条的条件来看,深圳有全球其他地区都难以匹敌的优势。“创新生态链上,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制造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条件缺一不可。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制造链非常完备,应用型的人才也比较多,这给深圳带来很好的创新环境。”但相对而言,高端基础人才仍然有所欠缺,深圳的基础科学还比较薄弱。

引进高端人才,这是深圳近年来不断发力之处,也是徐扬生等高等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地方。“我认为深圳起码要吸纳到2000名高端人才,才能在基础创新方面达到比较好的局面。目前据我所掌握的情况,在深圳从事基础科学的高端人才只有五六百名,还远远不足。”他认为,深圳应继续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环境,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深化深港合作推动前沿研究

在科技创新领域,徐扬生认为,深港两地的合作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在深港两地都工作过很多年,我认为香港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学习,例如香港的基础科学发展、国际化程度、法律完备程度等。深圳应当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加强与香港的合作。”

徐扬生介绍,目前在创新领域,高等教育界也正在通过对接香港资源,深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在前海布局数字经济研究院、创新创业中心,以及针对政策、法律开展研究的全球研究院。而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学校将建立起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和国际应用数学中心,通过深港合作,加快这些前沿产业的研究步伐。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会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而且科研人才的后备军力量很充实,这些都是深圳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而这些年城市各项建设推进非常迅速,对全球的高端人才都很有吸引力。我非常看好深圳前景。”徐扬生表示。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委员:通过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 

编辑 (冻结)许舜钿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文 刘钢/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