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设计周进入意大利时间:让设计回归以人为本
读特记者 张锐/文 胡蕾/图
2018-04-22 21:43

深圳设计周意大利馆上设计师Frederic Gooris介绍自己的作品。胡蕾 摄

22日是2018深圳设计周的“意大利日”。一场名为“遇到”的论坛汇集了4名来自中意两国不同设计领域的青年设计师同台讨论,畅言各自设计理念以及对深圳的城市体验。关于技术、关于创新、关于文化,他们以设计之眼观察,观点激荡出不少火花。

以人为本,平衡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Eduardo Alessi是一名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设计师,深圳的众多高科技研发和制造企业,让他的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我的设计产出更多更快了。深圳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制造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能随时找到满足我设计需求的厂家。从创意到成品到生产,我设计的产品能在最短时间上市”。建筑设计师Aurora Sorini则表示,“设计和规划并不能以限制人的使用作为条件,也不能因为过分关注科技而忽视对人文的关怀”。她拿自己的公共建筑作品举例,流动的外观线条保证了美观,从任何角度看去都有不一样的景观视野,充分的共享公共空间和空气内部循环系统保证了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她看来,对人的需求的不断探索,是设计师永恒的主题。设计师们一致认为,技术发展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快,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此为本源,才能让技术服务于设计,服务于人类。

深圳的创客氛围对设计师吸引力巨大

当谈到不远万里来到深圳发展的理由,三位意大利设计师几乎不约而同地表达:深圳能带来更多可能更多机会。时装设计师Arianna Sorini感慨非常:“欧洲社会看重资历和年龄,这对年轻设计师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而深圳对人才非常宽容,只要你能抓住机会,就能推进自己项目。” Eduardo Alessi举了个例子:“我来到深圳的三个月里,已经推进了约十个设计项目的落地,而这个时间在欧洲大概只能完成这里的十分之一。”对此,论坛唯一的中国嘉宾,香港设计师朱威特想在今年下半年把工作室搬回深圳。他说:“深圳是一座创客之城,我有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里的创业环境对设计师极为友好。”

去哪学设计:泡在文化里感受

当天,不少到场的青年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怎么学好设计?一定要去意大利学吗?对此,几位已经成为专业设计师的嘉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中意两国国情不同,对于设计的要求差别很大,但无论在哪里学习,不断开阔眼界,掌握正确的设计价值观至关重要。多去看去感受,尽量在拥有丰富历史建筑和文化沉淀的城市学习。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天然酵母,见多识广,自然融会贯通。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记者 张锐/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