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问题突出该谁来管?官方回应:原因多方面
读特首席记者 谷少传
2018-01-18 00:17

一石激起千层浪,17日,本报“市两会”报道《井盖问题突出该谁来管?》引起广泛关注,一时成为市民和网友议论的焦点。市交委和市水务集团也对本报报道作出回应,他们表示,井盖不平原因多方面,除了加强日常巡查外,还将建立长效机制。

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要根治井盖问题,须改变多头管理现状,明确权责关系,强化部门责任心,开设方便市民介入监督的渠道。

症结:问题由来已久且多原因造成

17日上午,市交委针对本报井盖问题的报道给予了书面回复,称井盖问题的产生,有设计、建设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的原因。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社会关注度高,因涉及多部门职责,他们一直在寻找长效解决办法。

据介绍,深圳市道路范围内的井盖种类比较多,有雨水、自来水、污水、电力、燃气、通讯、照明、公安交通等各类地下管线设施检查井、阀门井、消火栓等的井盖,按照其权属,可分为水务、燃气、电力、通讯、照明、公安等部门。出现凹凸不平的井盖大多是行车道上的雨水、污水、自来“检查井”井盖。

而造成凹凸不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井盖和检查井材料为刚性材料,而检查井周围和下方路基为柔性或半刚性材料,沉降系数不一样,导致长期受车辆碾压后井圈周围出现井盖下沉现象;一些道路建成时间较长,交通量增长远大于设计评估水平,且部分道路重车、超载车辆多,造成“检查井”损坏、下沉,井盖破损、下沉等。

另外,“检查井”的巡查、维护、检修等工作由其权属单位负责实施,市交委道路养护人员发现井盖破损、下沉等问题时,将情况反馈其权属单位,由其权属单位进行维修,无权直接对各类井盖和“检查井”进行维修,多部门管理的机制也是井盖下沉维修不及时的原因。

由于路面的井盖大部分属于水务部门,市水务集团也对本报报道给予回应,而对于井盖不平的原因,水务集团的说法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主要市井框基座处理不到位,导致井框容易松动与下陷;选用的井盖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导致容易损坏或移位;道路疏解工程中临时道路建设标准偏低,导致路面与井盖的接合部沉降不均等。

出路:多措并举探求长效管理机制

对于路面井盖不平的问题该如何整治?尤其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它?

市交委回复称: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同时,市交委重点针对各类“检查井”在道路(含人行道)上的布局、与路面衔接、井盖与路面的高差、“检查井”维修调平等方面,从井盖新建和维修环节加强施工图设计、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维修养护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市交委已编制了《深圳市道路工程设计指引》、《深圳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引》、《深圳市道路养护操作技术指引》,其中就包括管道、井盖设计、施工、维修的内容,明确标准要求,优化线位布置,新建道路行车道上一般不再布置管线和检查井,提倡综合管廊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维修养护质量控制,从源头上加强井盖布局和质量管理。

针对行车道上雨水、污水、自来水井盖,市交委与水务集团将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由水务集团负责组织井盖的维修或更换工作,市交委负责组织井盖周围路面修复工作,共同解决涉水井盖问题。目前,整治方案已基本完成,市交委已组织开展了装配式“检查井”井圈维修技术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试点,将在试点后推广开展整治工作。

在长效机制方面,目前,市交委正组织开展《深圳市城市道路井盖管理办法》研究工作,该办法包括各单位管理职责划分、井盖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日常联动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法律责任等内容。届时,将形成实践性强、部门联动紧密、权责清晰的管理制度,促进我市道路井盖管理的规范性。目前,已完成初稿,将按程序开展下步工作。

专家:解决多头管理问题才能根治

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资深建筑师郭先生告诉记者,从建设施工的角度上讲,井盖的设计、施工技术含量都不是特别高。沙井盖与路面不相匹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小小的沙井盖外形看似差不多,其实背后挺复杂:它分属多个不同的部门,管家的“婆婆”很多,沙井盖的权属也很复杂,从性质上讲有国有的,有集体的,也有民营的等。

郭先生建议,实行井、盖分离管理制度,地下沙井的建设可以分属不同单位,但沙井盖应该纳入市政管理,由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理,设计、安装、维护均由一个部门统筹完成,这样可以明确权责关系、强化部门责任心、方便市民介入监督。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谷少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