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学院五周年庆 中外慈善家携手推动公益教育再出发
读特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张驰
2020-11-30 22:02

11月27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五周年庆典在深圳举行,学院发起人比尔·盖茨通过视频表示祝贺。记者了解到,截止2020年10月底,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校友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20个国家,校友生态圈多元跨界。5年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见证了公益教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未来,学院将致力于构建新的公益教育知识体系,成为全球公益教育创新方法的集合中心。

国际公益教育五年前瞻性探索

2015年11月,国内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落户深圳,开启了公益教育新的探索与实践。5年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见证了公益教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特别是公益慈善组织在我国已呈现出快速发育与成长的态势,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共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体,迫切需要公益教育的探索,突破原有学科门类,向综合性的学科发展。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五年来,联合国内外慈善家和公益机构,努力打造新型公益教育培训体系和专家智库,构建开放共享的公益慈善界交流平台。"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民政部原副部长宫蒲光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既是中外公益合作的典范,也是中国公益慈善高级人才成长的摇篮。

五年间,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先后开展了国际慈善管理EMP、善财领袖计划GPL、公益网校、工商管理DBA等,开启对公益管理专业人才、慈善家、社会大众的探索,并与哈佛大学、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印第安纳礼来家族慈善学院、日内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形成合作。作为在国际慈善管理EMP创立之初,即与学院携手并肩的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其院长阿米尔·帕斯克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发来贺电表示,这五年,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所创造的宝贵知识和所提供的实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公益事业都是个重要里程碑,未来将继续并肩同行,共同发展。

据《深圳国际公益学院2020校友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0月底,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校友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50位国际学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荷兰、瑞士等20个国家。28.3%的校友拥有多栖身份,校友生态圈多元跨界。据不完全统计,82.4%校友在2019年度有个人捐赠行为,其中个人年度实际捐赠超过100万元的校友有48位。

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公益人才

"公益慈善的影响力还取决于合作的深度。找寻到伟大的创新者们,践行出成功的模式,进一步扩大造福的范围。"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发起人比尔·盖茨表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正在致力于推动中国各地慈善家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最佳实践分享,帮助他们实现更大的影响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中国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开放的格局中融入世界,公益慈善教育需要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的支撑,建立起具有国际视野而又植根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说,"当下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公益学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公益学院,我们要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最大的公益,是实现大多数人的福祉,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公益界都要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使命。"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招募、教育和"唤醒"有志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群,促进中国慈善资本总量增长,提升其影响力与效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人、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公益生态圈的形成是必然趋势,而这个神态圈的形成需要更多的推手,需要更大的平台。希望学院能够成为更有效的"公益资源整合地";更加全面的"公益人才供给基地";更具影响力的"公益理论创新基地"。

即将开启的五年新篇章,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认为,公益教育的突破性发展需要"高校逻辑""行业逻辑""市场逻辑",需要推动具体教育创新和制度环境变迁,互相借势。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新任院长严骏表示,基于对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未来发展的五个"新"思考——新格局、新面向、新产品、新体系、新支持系统,将进一步拓展公益教育的边界,对现有教育产品进行优化和迭代更新,在继续开发提供职业化、专业化公益管理教育的基础上,面向企业家群体,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和强大创造力、善于整合社会资源、拥有远大愿景和社会使命责任感,同时兼具高端学术水准的卓越社会企业家,共同致力于构建新的公益教育知识体系,要成为全球公益教育创新方法的集合中心。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张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