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派建设再结硕果!《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在京发布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19-06-12 16:55

《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

深圳学派建设再结硕果。6月12日,中国社科出版社与深圳市社科院联合在京举行“《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新书发布会”。从2013年至今,该两套丛书已经出版了6辑共71部著作。

《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新书发布会现场。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两套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201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关于全面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出要推动“深圳学派”建设。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强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为宗旨,积极打造“深圳学派”。2016年初,深圳推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引进培养一批学术大家,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领先地位的优长学科,推出一批深圳特色的学术精品,到2020年建成2至4家国内知名智库,为‘深圳学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构想。编纂《深圳改革创新丛书》《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是深圳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致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文化强国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指出,一个文化强国的崛起离不开学术文化的建设,一个高品质城市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学术文化的支持。经过多年积累,深圳学术文化建设初具气象,深圳学派的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发布的两套丛书是深圳社科界把学术理想成功转化为现实成果的产物,其系列著作在指导思想、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迸发出崇尚创新、提倡包容、敢于担当的活力,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立论,对时代发展作出富有特色的理论阐述。从中既可以看到深圳学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学术自觉,也可以看到深圳社科界勇往直前的冲劲、孜孜不倦的韧性和日益强大的后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深圳始终扮演着实验田、排头兵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重大贡献,将深圳的改革创新置于历史的视角下来审视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社科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在致辞中也表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座城市,其发展、创新总有理论奥秘存在,这一理论奥秘需要研究者、理论工作者乃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专业人士去提炼。这两套丛书就是对深圳各个领域改革创新成果、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丛书富有时代性、探索性和前沿性。深圳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走在时代前沿,探索这些时代前沿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深圳而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道路的探索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社科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致辞。

深圳市社科院副巡视员罗思介绍说,编纂出版两套丛书是深圳学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深圳社科界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努力成果。每年推出的两套丛书都洋溢着独特的深圳特色、深圳风格和深圳气派。此次发布的第六辑丛书共有12部著作,内容包括人才竞争、城市更新、医院管理、城市空间优化、GDP核算、党建等多个研究领域,涉及法学、哲学、艺术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这批著作是深圳社科理论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所取得的成果。

深圳市社科院副巡视员罗思介绍项目情况。

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代表新书作者发言,并着重介绍了其所著《R&D支出纳入GDP核算方法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该书以R&D资本化核算为切入进行方法研究,着重展开采用数量方法对R&D资本化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首先,梳理出所研究问题与任务,紧接着对R&D资本化纳入GDP核算的基本范畴与理论基础相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R&D资本化核算之方法,并以深圳为案例进行相关R&D支出纳入GDP测算方法实证研究;由此提出有益于从国家层面考虑的现行R&D支出纳入GDP核算范围、主体、核算与路径。同时,进行R&D相关分析验证,提出针对深圳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

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代表新书作者发言。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中国社科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李红岩,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建德,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房莉杰等专家在发布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孙宪忠表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是出思想、出经验的地方。深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到底出了哪些思想,这就需要研究者进行总结。黄群慧认为,丛书的选题和内容都很好,主要体现在学术理论前沿和深圳创新实践二者之间实现了有机结合。丛书不仅有利于深圳学派的成立和发展,有利于学术界关注深圳,同时也推动了学术研究本身的发展。李红岩回顾了其十几年前对深圳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情况,对开拓进取的深圳精神表示感叹,着重对丛书中的《“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进行了分析。陆建德对《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进行了评述。他表示,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也要看到艺术是复杂的、多元的、与周边文明交融互鉴,因此要从整个世界文明、世界文化的格局看中国艺术。房莉杰从社会学角度对深圳在社会治理、基层创新治理、医改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表示,不光是社会领域,深圳各个领域都还有很多经验需要进行总结。

据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六辑)共计6本,分别为《深港地名文化比较研究》《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动产抵押法律制度研究》《“一带一路”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兼论中国、印度的历史担当》《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以及《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效力和适用研究》。《深圳改革创新丛书》(第六辑)共计6本,分别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研究——以深圳北站社区为例》《深圳人才竞争力研究》《深圳构建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探索》《R&D支出纳入GDP核算方法研究》《深圳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及《珠三角湾区城市群空间优化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