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十大国门卫士”揭晓,深圳这名民警当选!
读特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黄钊 李铄今 郑增浩 文/图
2020-10-25 17:35

10月23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黄平荣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这也是黄平继2019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后,再获殊荣。

黄平,1963年3月出生,1982年11月参加边检工作,现任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三级高级警长。近40年的时光,一个“平”字太短,却又回味绵长。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到极致,达到痴爱,他是“老黄牛”,是“边检工匠”,也是一个平平凡凡的老大哥。

平流缓进

说起黄平时,大家总会在后面加一声“哥”。

2007年,深圳湾边检站组建之初,黄平被调整到这里工作。那一年他 45 岁,是这个全国第一座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里年龄最大的民警之一。“平哥”的称谓由此而来。

“我认为‘平哥’不仅是大家对我年长的尊称,也促使我有大哥风范,必须要做好表率,加把劲学本领。”“学本领”的标志,便是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小本本可不简单:验放外国旅客的英语会话、电脑操作常用键、新发布的业务相关政策……是他的“百科全书”。

2013 年,深圳边检总站开展“全能型检查员”考试,这让对电脑心怀“敬畏”的黄平犯了难。“笨手笨脚地操作更耽误时间,不如我的笨办法有效。”这个笨办法,就是把不会的题目一条条抄在本本上,找不到窍门就死记硬背。他整整抄了密密麻麻4 大本。

笨方法的背后,是一颗和时光赛跑的匠心。2017年5月,深圳湾边检站拟抽调老同志到相对轻松的货检岗位,算是小小的照顾。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坚定地表示想留下来,“年龄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请求继续留在这里。” 

就是这样,黄平一笔笔写下了自己的笔记:53岁开始冲刺深圳边检总站“文明使者”,年验放出入境人员19 万余人次;大年三十夜查获伪假护照,成为深圳湾边检站查获伪假南非护照第一人;38 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深圳边检总站“三十年突出奉献奖”,4 次总站“文明使者”,2 次 “模范边防检查员”,并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平凡之路

黄平不爱说话,生性寡言少语。

每个早班,队里都有一个“规律”:平哥要第一班上台。早上开了闸,他径直走向验证台静静等着第一波旅客。大家心里知道,他是方便其他人先去吃早餐。其实黄平还藏着个“小心思”,他要吃到最后,打包剩下的面包、馒头,悄悄塞给从农村过来打工的保洁阿姨。

“最美奋斗者”“老黄牛”“老工匠”,这些标签印证着他的“平凡之路”。

在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初,黄平第一时间向单位提交了加入党员突击队的申请,队领导劝他:“党员突击队风险系数高,你一把年纪就别去了。”但黄平还是把一纸申请交了上去。考虑到他的年龄,他的申请最终没有获准。

可他还是“不死心”。回到家,他和爱人商量,今后一段时间先分餐食、分房睡;来到单位,他和年轻民警一起扎进抗疫最前沿。老花镜,厚实的N95口罩面罩,再套上又厚又闷的防护服,对年近六十的他来说,体力、脑力都面临着巨大考验。

可他也一步没有后退。偏胖的体型容易出汗,一个班次下来警服常常是湿透的,脸上也是凹陷的勒痕,同事问他,他却云淡风轻:“回去睡一觉就好啦。”

平淡如水

若说工作之余,“平”字就更贴切了。

在广东信宜农村长大的黄平,从小被穷苦日子深深影响。2015 年,黄平带着妻子开始两人第一次“香港游”。从文锦渡口岸出境,车行半小时后,二人到达一个叫“上水”的小地方。

“有点晕车,回吧。”他说。

“听说香港的东西不比内地便宜,不去了。”妻子附和。二人“意见一致”,立马“打道回府”。“其实他是怕花钱。”莫秀慧心里最清楚。

他对自己“抠门”,对父母却“非常大方”。父母身体好的时候,黄平每年都邀他们来深住上数月半载,最长一次住了 3 年。近几年父母身体不便了,黄平就雷打不动每月汇去生活费、捎去营养品。

对别人也丝毫不含糊。今年黄平所在的执勤队与三江县同乐乡高岜村张老堂家结成了结对帮扶关系,队里号召民警捐款,黄平第一个响应。“先买张新床,以后可以再买点牛或猪苗创收。”讨论会上黄平出谋划策。

尽管单位的饭菜“很便宜”,但每天只要不加班,黄平都要赶回家吃饭。他家住 8 楼,没有电梯,疲惫的黄平只能一步步爬上去。

推开门,饭菜飘香,黄平笑了,劳累散了。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黄钊 李铄今 郑增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