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办学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读特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马明霞
2020-10-17 18:0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中央再次给予深圳一个综合改革的方案,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方案中也对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作出了表述。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对方案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徐扬生校长

问:近日,中央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重磅文件,那对于这个文件您最关心的亮点是什么?它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又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徐扬生:这个文件的作用非常大。4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仅是资源的问题,更主要是政策的问题。改革开放是个巨大的动力,焕发了所有人的青春与力量,打破了所有的枷锁。而这次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人才的开放政策、办学的开放政策、科技创新的开放政策,更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这里面还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要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来发展,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深圳走过40年历程,所有的成就就是靠了这三句话。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仅适用于营商环境,同样符合教育科技等领域,对办学更是如此。比如说人才招聘,港中大(深圳)开办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化的方式,从全球招揽人才,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办学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法治化,按照法律来办学,不能在法律框架之外设置条条框框。国际化则更重要,大学本身如果都做不到国际化,所培养的人才不可能成为国际化人才。

下一个四十年的话,我觉得也要按这个基础来做。在营商环境、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中,同样也应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原则。这一实施方案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问:方案之中特别提到了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东西,也讲到了吸纳国际人才方面的制度,那您对这方面的这个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什么样的看法?

徐扬生:科技创新的发展也是一个人才的问题。人才问题是由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这两个方面组成的,这两点我们都在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吸引了几百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学者来深圳工作,这对整个深圳的创新氛围应该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力今后会更加清楚,尤其是基础科学方面。在试点方案实施后,我们的办学条件会更加的宽松,吸引人才的条件也会更加优惠,我非常期待。

问:“探索扩大办学自主权。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赋予深圳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设立和撤销权限。”《支持深圳在资本市场先行先试》中对于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表述含义深刻。这个文件出台以后,您觉得是否可以切实解决到您所在领域的一些需要攻坚的问题呢?您对这个文件之后会落实到的各个方面会有什么期待呢?

徐扬生:这个政策颁布得非常及时,因为真正要吸引人才、培养好的人才,大学要有特色,办学要有自主权。现在深圳高校办学自主权还不足够,中央赋予深圳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办出有时代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学校有很多外籍人士,只要是在这个土地上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的,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包括科技成果也是这样,人才的政策也应该是这样,都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问:徐校长您来深圳这么多年了,您也是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几次改革您也亲身经历过。那么多次的改革,您觉得体现出深圳整个城市什么样的特征呢?

徐扬生:我觉得把它总结一下,就是这三个字:干实事。我觉得深圳是干实事的一个地方,走在前头,干在实处,说在低位。深圳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深圳有股创新的敢闯敢干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精神,深圳是上不去的。

深圳有非常宽阔的胸襟,来了就是深圳人,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来到深圳。那为什么他们不到别的城市而选择来到深圳呢?近代所有著名的都市,比如纽约、旧金山等,都是靠张开怀抱、吸纳人才而发展起来的。

问:对于深圳这个城市,您想说些什么?您有哪些感想?

徐扬生:我希望这个城市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走在前头。

对于深圳未来的教育,我觉得会兴旺发展。尤其是它的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发展的前景会非常好。因为教育是件大事情,事关这座城市几百年以后的状态,包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我非常期待有这样一天:深圳的栋梁,乃至整个社会的栋梁能够被培养出来。

四十岁的深圳已经名列亚洲第5大城市,要有自己的担当,为亚洲、为全世界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同时,深圳也要有胸襟,不能光是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更要学会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这样深圳才会更有发展前途。深圳不能自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这样,深圳才能保持旺盛的动力。我对深圳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走过了6年多的历程,当年在教育部批准建校的文件当中,就提及希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办,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使命所在。香港中大学(深圳)的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也是深圳特区40年来改革创新的缩影。筚路蓝缕,艰难创业,我们想一起听听徐扬生校长谈谈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办学故事。

问:当时的办学条件是什么样的,您碰到了哪些困难,并且为此做了哪些努力,请简单跟我们分享一下。

徐扬生:大概十一二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学前面那个大草坪当中坐了一整天,我在想,按照深圳、按照中国这样的发展势头看,50年内我们国家会不会出现像斯坦福这样的世界名牌大学?我大概思考了一天,结论是:会。我的思考告诉我,不仅会,而且可能还会建成一批这样的世界级大学,而且我认为这些大学应该出现在南边,应该出现在深圳这样有开拓精神的地方。

最开始筹办这所学校,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了。学校的创办非常不容易,条件非常艰苦。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当时是一片荒芜的草地,旁边有几栋很小很破的废弃厂房,里面很脏,遍地积水。走过之后,鞋裤都变得很脏,很难清洗。中午没有地方可以吃饭,外卖也送不到。当时虽然很艰苦,但是我还是充满着信心的。一开始带了几个同事一起工作,后来又招聘了几个同事,前后10个人都不到,我们就开始创办这个学校。 

当时我们去招聘教授、招收学生,人家都是对我们大学充满疑问:你们跟国内的哪个大学比到底怎么样?我就跟他们说,我们不是跟国内的大学比,我们是跟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比。我们的要求就是这样子,我们不是比今天进来的学生的水平,我是在比入学时候跟毕业时候的学生们的变化,我们比的是这个价值增量。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办学两年左右,我们的教学成果逐步体现出来了,所有同学和在校生家长都非常的感动,非常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学生的高考录取成绩、我们的招生质量其实都不是我们自己宣传出来的,是我们的在校学生和家长认同我们,再帮我们宣传出来的;是在校学生以前的中学老师跟校长们认同我们,再帮我们宣传出来的。这样一年年地提高起来,连续5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这个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师资招聘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300多位全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行全球招聘,教授学者都是来自全球各地,所以,他们在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可能还放着其他的一些世界名牌大学的录用通知,包括加州的大学,香港的大学,新加坡的大学等等。那么,他就要比较,要选择去哪所大学,但最后他们都选择到我们学校来了。为什么选择这里呢?这里有深圳的原因,也有这个大学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因为真正好的人才到这里来,其实不是冲着高薪待遇来的,也不是冲着你有多么好的校园环境来,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做点事情,有一个舞台在这里可以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力地打造这么一个环境,国际化的环境,有学术氛围的环境,激动奋进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愉快而充实地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问: 我们知道您今年在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上面,非常自豪地跟毕业生分享,5年之后我们这个学校校区会变得更大,学科的设置也会变得更多,在这方面您能跟我们一起畅想一下学校未来的发展吗?

徐扬生:第一,我们会发展我们很多的研究项目,我们现在研究生已经大概有2000名左右,但还不够。我校对研究生招生包括博士生是没有名额限制的,因为我们会严格把控,按照高标准来录取。我们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大概是4:1,以后会发展到6:5这样的比例,研究生跟本科生人数规模以后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研究生项目会发展得很快。因为这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肯定要把研究生培养好,把研究生项目要做好。我们的教授都是世界一流的教授,据我所知,我们是内地唯一一所大学,创办第一天就可以设立博士硕士学位的。因为没有名额限制,所以会发展得很快。

第二条,我们会发展医学,创建世界一流的医学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现在正在全世界招聘医学院院长,医学院大楼的地以及相关资源也已经定下来了,未来三至五年我们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做。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我们一方面会利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经验,一方面也会依托我们已有的一些办学经验和校友的资源,所以我想应该会把它办好。

另外,我们也在筹办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被深圳市政府定为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政府希望我们能把这个学院办起来。我们希望把它办成有创新氛围的,国际化的音乐学院,这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力也很重要。另外我们会发展很多交叉学科,包括材料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等。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深圳地区、包括龙岗地区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会致力发展很多产业化和科技转移。一个大学不能关着门做的,得对社会做出贡献。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马明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