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标书写新故事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勇立潮头四十载 罗湖持续谱新篇
读特记者 冯庆 杜澎
2020-10-14 07:45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1979年3月,罗湖作为深圳设立的第一个市辖区正式成立。身为特区“长子”,罗湖汲取改革开放的精神食粮,一路追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茁壮成长,见证并记录着深圳经济特区4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在40年间绘就了一幅幅优异的答卷。

许多人说,罗湖是梦开始的地方。即便放在全国的坐标上,罗湖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区,涌现过数不清的“中国第一”,诞生过无数耳熟能详的地标建筑,拥有丰厚精彩的改革开放记忆,40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到此打卡留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湖是深圳的罗湖,也是全国的罗湖。

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期货市场、第一家境外商业银行、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第一块拍卖的国有土地、第一个“万元户村”、内地第一家麦当劳,再如曾是亚洲最大的旅检口岸罗湖口岸、见证了深圳河两岸风雨沧桑的罗湖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代表国贸大厦、曾经是亚洲第一高楼的地王大厦、全国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的深圳书城罗湖城、每天川流不息的东门步行街、深圳最早的剧场深圳戏院……翻开罗湖的“家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改革开放史。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历经岁月更迭,渔民村、国贸大厦、东门步行街等一个个老地标正在与时俱进,见证时代新的发展。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罗湖老城区在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交出一份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迸发出40年来厚积薄发的活力和实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积极贡献罗湖力量,展现出令人期待的美好未来。

罗湖拥有丰厚精彩的改革开放记忆,将在新征程中继续砥砺奋进勇当先锋。 (资料图片)

渔民村:从首个“万元户村”到“民生幸福标杆” 党建引领新起点上再出发

渔民村,位于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与香港隔河相望。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凭借独特地理优势,1981年,渔民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万元户村”。199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批集体股份制公司。2001年,作为深圳城中村改造试点,创造了“村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全新改造模式,改造后成为了现代化“花园式”住宅小区。同时创新开展“统一招租、集中管理”社区管理新模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功典范。

一个个先行先试的大胆实践,给渔民村打上了“改革开放”的鲜明印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到渔民村。

渔民村人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党的领导好,幸福来敲门。”在渔民村飞速发展的背后,一条主线始终贯穿着过去、现在及未来:坚定不移跟党走,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路径。

据悉,根据罗湖区委2020年出台的工作方案,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在强化社区党委领导核心、探索建设开放融合型社区、坚持人民至上等7个方面深化推进25条举措,在渔民村积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强化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走进如今的渔民村,街道整洁、楼宇洁净,长者孩童欢笑声此起彼伏。目前,渔邨社区已建设融党务、社区政务、公共服务于一体的3.0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功能,推动区、街道、社区431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党群服务中心“一站通办”,实现街道及社区业务以及居民各类民生需求在社区“一站式”解决。渔邨社区还将率先建成法治示范社区、建立“渔邨伙伴计划”激励机制,同时尝试借力5G和大数据应用,建立科技支撑的社区智慧治理运行机制。

在面积仅0.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昔日小渔村曾创造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奇迹。如今又在“双区”建设的契机下迎来新机遇,必将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书写新的精彩注解。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代名词

见证特区发展塑造特区精神

近日,经过装修升级的国贸大厦旋转餐厅全新亮相,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现代化新中式装潢和舒适高端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市民来到这里用餐和留影。

“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国贸旋转餐厅全面升级,特意设置出一条特区历史文化长廊,展示一组组珍贵的历史照片,让人们重温特区发展的历程。”国贸旋转餐厅餐饮部负责人表示。

矗立在罗湖的国贸大厦,自身就是一部历史。1982年,国贸大厦由全国37家单位集资建设。时至今日,不少机构的驻深办事处还设在这栋楼里。国贸大厦的建设还创下了中国数个第一,它是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和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创下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同志登上国贸大厦顶楼的旋转餐厅,眺望初具规模的特区,站在战略高度,发表了有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

这次南方谈话使得国贸大厦名扬海外。30多年来,上百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600多位国外政要首脑亲临国贸大厦,也使这栋楼充满了传奇色彩。

如今,国贸大厦楼高排名不断被超越,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改革开放的地标,是“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的代名词,更是深圳人的时代记忆和特区精神的象征。

东门步行街:从传统商业步行街迈向新型商圈

深圳“根”与时代“潮”在这里碰撞融合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罗湖东门步行街上的麦当劳火了一把。10月8日,在麦当劳深圳光华餐厅30岁生日之际,餐厅特意设置了重现经典怀旧活动,许多市民前往餐厅打卡拍照,还有人拿着小时候在这里拍摄的照片“故地重拍”感受时间的跨度。

今日东门步行街新貌。林建玲 摄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东门步行街开业。在开业的首个周末,便刷新了当时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的纪录。

罗湖是深圳商业的发源地,也是深圳商业底蕴最深厚、商业氛围最活跃的城区。位于罗湖的东门步行街,不仅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也是深圳商业的一面“镜子”。深圳旅游界因此有这样一句话:“不到东门,就不能算到过深圳。”

今年7月,商务部正式将深圳东门步行街等12条步行街列入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9月10日至13日,商务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在东门主办“外贸优品汇 扮靓步行街”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也同期启动。

据了解,升级后的东门步行街,将成为引领传统消费升级、培育新兴消费业态的新型商圈,是深圳“根”与时代“潮”的碰撞融合之地,是具有世界能级、国际化属性的跨境旅游消费合作区,也是承载城市记忆与历史积淀的新岭南风貌的商业步行街。

老地标书写新故事,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从罗湖地标的新貌管中窥豹,让人看到的,是罗湖这片热土一直蓬勃涌动的生机与能量。今时今日的罗湖人,正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站在新起点、拥抱新时代,全力为特区家园未来的美好蓝图奋进拼搏。

四十载成绩斐然:经济政治社会领域齐头并进

罗湖“医改”“棚改”“旧改”“消改”火力十足

经济领域方面,罗湖积极应对老城区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以拓展发展空间和推进产业升级为抓手,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全区统一、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棚改、旧改齐发力,通过城市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资源空间统筹开发利用改革等举措,有效缓解土地紧缺情况。通过消费型经济综合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转变,以科技创新改革助力发展核心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印发《罗湖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提出18项具体举措和22项工作要点。打造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零跑动”事项占70%以上、“最多跑一次”达到100%,让罗湖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政治领域方面,罗湖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信力和行政效能。2014年推出《罗湖区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印发《罗湖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深化改革方案》,完成“3张清单、1套标准、1套系统”等制度标准,推动建立“五公开”“三层级”“全链条”的政务公开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建立以区行政服务大厅、4个专业分厅、10个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和83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点的“1+4+10+83”服务网络;制定《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区”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19年-2021年)》,稳步推进“一大脑”“双中心”“三朵云”“1+4大数据平台”“N个示范应用”建设;在全国率先搭建统一的合同智能管理平台,实行合同监管全流程管理。

社会领域方面,罗湖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近年来,罗湖医改扬名全国,从“治疾病”转向“保健康”,推进健康促进员深入社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做好健康管理。统筹资源构建区域“医共体”,构建单一法人结构,强化资源统筹共享,推动管办分离。创新医保支付模式,倒逼医院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转变。实行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通过“上天入地”和“美丽校园”工程,保障学位供给、建设美丽校园、创建智慧校园、创新教师管理。实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集团化办学与联盟式发展、推动学校治理结构变革、创新教育督导模式。

罗湖还通过街道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层执法体制;通过社区体制改革,建立全区社会事件统一智慧管控指挥中心;通过推进城区精细化建设管理改革,创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统筹协调机制;通过物业管理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

未来蓝图可期:重大战略部署助推高质量发展

罗湖加速构建“一主两区三带”重大发展格局

2019年12月30日,《罗湖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在中共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提出了2025年建设目标及四大板块共70项具体建设及保障措施。罗湖将紧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入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实施“中优”“南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新格局,打造城市更新改造的国际样板、率先建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区长刘智勇表示,围绕《行动方案》中先行示范区行动目标,罗湖正在以更高起点和更高要求,加速构建“一主两区三带”重大发展格局。

据了解,“一主两区三带”是罗湖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一主两区三带”为承载,罗湖明确了事关辖区发展的六大片区建设,率先试行开放性政策、率先布局科技创新载体,坚持瞄准核心工作,向上突围。通过重点产业、重点片区发展,实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的先行示范。

目前,罗湖构建“一主两区三带”发展新格局的步伐紧锣密鼓。例如在“一主”深南总部经济主廊道建设方面,罗湖全力推进湖贝、蔡屋围两大统筹片区更新改造,湖贝片区已动工建设,蔡屋围片区开工在即。在“两区”之国际消费服务核心区建设方面,东门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工作已启动,“2020礼享罗湖”促消费措施前期累计投入9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5.52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约9.37倍。近日,该活动再次开启,率先面向在深个人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与此同时,罗湖依托“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资源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加速建设“两区”之文化生态休闲区。

“三带”方面,罗湖高规格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高水平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带、高起点建设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完成《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编制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备受关注的粤港合作重点项目之一莲塘口岸已开通,实现深港两地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通关格局。罗湖还加快推进清水河片区重点更新单元规划和清水河片区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规划编制,全力推进红岗国际创新广场建设,深汕高铁、深汕城际规划在清水河设站。与此同时,依托红岭路沿线的蔡屋围统筹片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兴金融,建设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试验区。完成《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综合规划》国际招标,全面启动规划编制。

罗湖部分地标:

渔民村与香港一河之隔。 (资料图片)

1.渔民村: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渔民村与香港一河之隔,是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渔民村率先成立全国首批集体股份制公司,首创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旧村改造,创新开展“统一招租、集中管理”社区管理新模式,成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

2.罗湖口岸:曾经的亚洲最大旅检口岸

作为曾经的亚洲最大的旅检口岸,罗湖口岸多年都是联结香港和内地的“第一口岸”,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的窗口和全世界最繁忙的陆路口岸之一。

3.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代表

深圳国贸大厦始建于1982年4月,竣工于1985年12月,共53层,高160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这里传遍神州大地,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

4.地王大厦:曾经的亚洲第一高楼

地王大厦于1996年3月竣工,曾是亚洲第一高楼,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

5.京基100:国内最“纤细”摩天大楼之一

京基100 (KK100)共100层,楼高441.8米,采用9.5∶1高宽比,是国内最“纤细”的摩天大楼之一。

6.深圳书城罗湖城:全国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

深圳书城罗湖城原名深圳书城,其前身是位于罗湖解放路的深圳新华书店,1996年在国内首次以“书城”命名开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书店。

7.东门老街:“不到东门,就不能算到过深圳”

东门老街形成于明代中期,1999年正式定名为东门商业步行街,是深圳人气最旺、最有特色的标志性商圈和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

8.深圳戏院:深圳地区最早的剧场

深圳戏院原名宝安县深圳戏院,建于1960年3月5日。1997年重建,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剧场、深圳文化的发源地和粤港澳文艺宣传的主阵地。

9.深圳大剧院:见证特区演艺历史

深圳大剧院是1984年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特区著名八大文化设施之一,见证了特区的演艺历史。

10.莲塘口岸:“东进东出”的重要节点

莲塘口岸又称香园围口岸,是深圳规划建设的第七座跨境陆路口岸,于2020年8月26日开通,进一步完善了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编辑 刘春雨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杜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