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深圳各区地标 看特区前行脚步
读特记者 刘虹辰 王斗天 郑恺 赵川 等
2020-10-10 10:17

编者按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各区诞生了一批地标性建筑,从国贸到地王,从平安金融中心到春笋。这一座座地标,不仅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符号,也见证着深圳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进的步伐。这一座座地标,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在风雨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

福田

20年前荒芜地 如今深圳第一楼

平安金融中心在2016年以592.5米的高度晋升深圳第一高楼,当之无愧成为福田新地标。对于深圳人来说,平安金融中心不仅是金融领域的图腾,更是深圳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在深圳中心城区,无论你身处哪条街道,平安金融中心总能在不经意之间闯进你的视野,成为城市群中最夺目的主角。“来深圳,一定要到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去走一走,看一看!”作为众多旅游人士向往的“打卡”网红地,在平安金融中心116楼的云际观光层,可以3600鸟瞰深圳四面八方的景观与城市风貌。

2000年的福田中心区。韦洪兴 摄

2020年的福田中心区。乔舟 摄

2000年韦洪兴拍摄的这张照片,福田中心城区还是一片荒芜;而2020年用同样视角拍摄的福田中心城区,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摩天大楼,成就了深圳摩天大楼最密集、最壮观的深圳CBD,平安金融中心更是凭借高度和体量成为深圳CBD最耀眼的存在。坐落在福田中心区的平安金融中心,主要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用物业,该集团目前为2.1亿个人客户和5.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

这两张照片,见证了时代发展,见证了福田蝶变的历史。福田区抢先布局抢抓金融产业发展机遇,成长为中国三大金融集聚地之一。目前,福田持牌金融机构占全市近七成,各类金融机构高度集聚,有位列“世界500强”的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还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以及位居全国资产管理规模前列的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聚集了全市80%的创投机构、300多家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着全国30%以上的资本。福田作为金融高地、资本高地,是深圳总部经济最为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区域。(刘虹辰 徐丽)

罗湖

国贸大厦创奇迹 京基100续传奇

1985年,国贸大厦落成,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并以“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创造了中国高层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深圳速度”。国贸大厦成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城市标志,“深圳速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被载入史册。国贸大厦以方形塔楼为主体,共有53层,楼高160米,是国内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成为深圳接待国内外宾客的重要景点和“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国贸大厦灯光秀。邓飞 摄

地王大厦。欧岳琦 摄

1994年动工、1996年竣工的地王大厦,是罗湖区一座集办公、商业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性建筑,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深圳速度。大厦共69层,楼层总高383.95米,是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也是20世纪90年代深圳最亮眼的城市名片和地标建筑,当年很多内地游客来深,都会慕名来参观这座高耸入云的亚洲第一高楼。

京基100大厦。 京基集团提供

2011年,与地王大厦直线距离百米之隔的京基100大厦封顶,并以楼高100层和441.8米的高度成为深圳第一高楼,也是当时世界第八高楼。京基100大厦的诞生源于蔡屋围老围的更新改造,由京基集团倾力打造,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英国TFP和ARUP担纲设计,是全球知名的摩天地标。

罗湖蔡屋围的地标传奇还在继续。2013年立项的蔡屋围统筹片区更新改造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今年将局部动工。作为深圳传统金融商业核心区,蔡屋围统筹片区规划依托“珠三角国际门户”的战略构想,对标纽约曼哈顿、香港中环等先进城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示范区。未来,蔡屋围有望诞生深圳新的城市地标。(王斗天)

南山

海上世界有故事 春茧春笋有美誉

海上世界——明华轮。1983年8月,香港海通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旅游公司等共同投资,在蛇口六湾码头将“明华”号大型客轮改建为海上多功能娱乐中心。如今,海上世界已成为一座应有尽有的国际滨海新城,由“明华轮”及“海上世界广场”两部分组成。

深圳第一家五星酒店——南海酒店。1986年3月26日,南海酒店正式开业。酒店由招商局和香港美丽华集团共同投资建设。酒店以其巨帆般的独特建筑设计及怡人的海湾园林美景而别树一帜,曾荣获亚洲建筑设计奖。

南海酒店曾是深圳特区第一家涉外豪华酒店。1990年,中国内地首次评选星际酒店,南海酒店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并被誉为深圳酒店管理的“黄埔军校”。

2017年7月,南海酒店华丽转身,升级为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南海翼,设有218间客房,其中包括122间套房和31间公寓。

建设时的后海湾。

现在的后海湾。

滩涂蚝田崛起标志性建筑——“春茧”与“春笋”。2000年,南山的后海还是一片滩涂蚝田。随着后海金融总部基地和南山商业文化中心的建设,这里崛起一座座标志性建筑。

2011年3月,深圳湾体育中心施工,作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会场之一,外形酷似“春茧”,享有“北有‘鸟巢’,南有‘春茧’”的美誉,成为南山乃至深圳的新地标。

“春笋”大楼于2012年10月份筹划并开工建设,在2017年竣工完成,主体高度达340多米,顶尖头部分为合体形建筑材料筑成。大厦的施工难度大,各方面指数也是世界最高水准。(郑恺)

盐田

海滨公园打卡地 重修之后更美丽

今年国庆仅1日至3日,大梅沙海滨公园便累计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这里,依旧是游客们来深圳的重要“打卡点”之一。

大梅沙海滨公园于1999年6月18日建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中间则是平缓开阔的沙滩。刚建成的公园总面积36万平方米,其中沙滩全长1800米,沙滩总面积18万平方米。大梅沙海滨公园拥有深圳最长的海滩,海水清澈,沙滩广阔,沙质细软。

重修后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沙滩上,“DAMEISHA”拼音字母已成为游客新的“打卡点”。黄顺 摄

2018年受台风“山竹”影响后,大梅沙海滨公园进入重建阶段。目前,公园重建一期项目已完工,正式恢复全面开放。

大梅沙海滨公园此次改造的标准非常高,重建工程设计方案采取国际设计竞赛的方式进行,设计理念具有前瞻性。该方案以风、光、水、沙等因素作为整个方案的主线索,突出自然生态修复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重新改造后的大梅沙,开放区域由原来的14万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18万平方米,游客不仅可前往浴场亲海戏水,新创设的“双泳区”更可容纳3000人同时“下海”。蜿蜒而上的风信廊桥是重建后的一个打卡点,游客可以走上去吹吹海风,远眺怡人的景色。此外,“DAMEISHA”字母、海风剧场等,也都让人耳目一新。经过大刀阔斧的重修之后,如今的大梅沙海滨公园与历史相比,仅留下7个迎风舞蹈的“愿望天使”作为唯一保留的“历史遗产”。

盐田建区时间虽短,但本土文化元素丰富,其山海资源一直都是辖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可谓碧水蓝天皆风景,山海相依绿意浓。盐田以“山、海、城、港”系列的优美风光,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去年,盐田区获评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该区正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顺  黎晓欣)

宝安

“湾区之光”摩天轮 国庆“燃爆”朋友圈

刚刚过去的中秋及国庆节小长假期间,位于宝安湾畔、面向前海的欢乐港湾滨海文化公园“燃爆”深圳人朋友圈,并一举荣登抖音热度排行榜。其中,位于滨海文化公园内,造型别致,集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湾区之光”摩天轮,成为深圳最具标志意义的时尚打卡地,并成为目前宝安区当仁不让的地标性设施之一。

恒明珠金融大厦。赵川 李丹 摄

刚刚落成、建筑高度达230米的恒明珠金融大厦,一举刷新了深圳西部建筑的高度。作为宝安区首个超过200米的建筑,恒明珠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拥有3600无遮挡景观视野的深圳西部新地标,将为发展金融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提供高端产业空间。

记者了解到,项目所处的宝安区新安湖、龙井片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曾经是宝安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享有盛名的宝安金融街、建安路商业街都在这里。周边商务、商业、休闲配套汇集,银行众多,是宝安区目前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区域将以“一心一轴双核”规划,将恒明珠金融中心作为宝安中心区及创业路轴带上的核心引擎,构筑区域产业中心。

“湾区之光”摩天轮。赵川 李丹 摄

据了解,宝安湾畔、面向前海,高达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是深圳首个摩天轮,共设有28个轿厢,每个轿厢面积约16.8平方米,可容纳25人。

光阴荏苒,40年间,深圳从边陲农业县蝶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向着全球标杆城市迈进。宝安紧随深圳发展步伐,不断前行。近年来,宝安区大力推动老城区旧改,中洲中央公园、华盛盛荟、勤诚达22世纪、中粮大悦城等一系列高端项目相继建成。此外,宝安历经3年多,在昔日芳草萋萋、人影寥寥的滩涂之地建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滨海文化公园。这些璀璨夺目的崭新地标,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城市品位,并完善了城市功能。(赵川 李丹)

龙岗

大运中心天下闻 龙岗精彩不一般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让深圳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而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大运中心作为主赛场,更是让世人的目光聚集到龙岗这座“后起之秀”的城市身上,龙岗城区面貌也因大运会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龙岗城市发展一跃“跨十年”。就像当年深圳大运会的口号“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一样,龙岗与深圳大运中心的精彩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9年过去了,大运会的光芒万丈虽已逐渐退去,但大运中心所在的龙岗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高歌猛进,续写着深圳发展的华丽篇章。

2011年8月深圳大运中心建成。廖万育 摄

2020年深圳大运中心。佳兆业 供图

随着龙岗区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龙岗区更是获评“2019年度最佳体育投资城市”,深圳大运中心作为龙岗的体育赛事举办场所,助力龙岗区构筑深圳东部“文化高地”。

龙岗坚持高端与普惠齐头并进,近三年开展楼宇马拉松、城市定向赛、户外运动休闲节、磨坊深圳百公里徒步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近3000场次。而大运中心作为一个运动“地标”,各类惠民赛事都在此举行,倡导市民开展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也给龙岗人带来了最好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潘文婷 何鑫)

龙华

深圳北站新名片 湾区门户新风采

倘若深圳是很多年轻人梦想的起点,那深圳北站无疑就是无数深漂赴深打拼的第一站,它承载了太多人对于深圳的第一印象。

2007年,深圳市在原铁道部站房招标的基础上开展了北站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开始动工建设。2008年12月23日,新深圳站正式命名为“深圳北站”。2011年12月26日,深圳北站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深圳北站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地标作用日益彰显。目前,深圳北站是华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同时深圳北站南接香港西九龙,北接广州南站,地理位置优越,是广深港高铁重要的一站。这个每天向全国各地输送数以万计旅客的地方,一张崭新的名片向世人展现它独特的风采。

深圳北站动工建设时的场景。

高铁枢纽深圳北站。

深圳北站不仅是一座车站,更是一座城。

按照规划,未来北站地区将从交通枢纽进化为新的城市枢纽中心,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融汇高度复合的公共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活力与自然活力共生,打造会聚多样人群、多元共创的大湾区交荟门户。(吴素红  白冬)

坪山

“坪山文化聚落”地 实力出圈有温情

读一本书、看一场展、听一张黑胶唱片……家住坪山的徐巧选择打卡坪山文化聚落,以这样惬意的一天为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画上完美的句号。

坪山文化聚落展现出澎湃的文化活力,因为文化,越来越多人认识坪山了解坪山,近距离感受到这座城区的文化魅力。

坪山成立行政区以来,坚持“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路线,坪山图书馆、坪山美术馆、坪山大剧院竞相开放,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

高品质的文化事业,可以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得到摸得着,让人身临其境,坪山文化聚落的活力折射出一个城区新精神地标的崛起,也意味着一座“近悦远来”的文化之城的诞生。

坪山文化聚落。刘锦城 摄

坪山文化聚落以实力“出圈”,在文化聚落的各个文化空间,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一场接着一场,更让坪山有了可盐可甜可以触摸的温度,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认识坪山这个城区的魅力。

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创新坪山热气腾腾的发展态势,坪山文化聚落是坪山所独有的文化印迹,将为坪山城区的发展带来荣光和动力。(刘育銮)

光明

光明大街连未来 才俊筑梦科学城

每一个光明人记忆中,都有一段关于光明大街的故事:“光明工会篮球场上难忘的球赛”“光明招待所美味的乳鸽”……光明大街是原光明农场最热闹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现在光明区的地标性道路。

作为贯通光明中心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光明大街将拓宽成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通达道路。道路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光明街道“三纵两横”的路网格局,缩短光明中心区与光明科学城的空间距离,未来成为一条通往科学城的“梦想大道”。

光明大街双向两车道时期场景。

光明大街双向四车道现状图。

启动光明大街建设,是加快光明中心区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科学城的国际化高品质公共服务区,未来将打造成为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市心脏”。光明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对于优化光明区中心的城市格局、完善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品质具有极强的推进作用。(邓红丽 刘晶 瑶张琦)

大鹏

“鹏城之根”有遗存 向海而兴看大鹏

“大鹏所城”是深圳别称“鹏城”的由来,距今已有626年历史。这里是国内现存最完整,仍有原居民居住的明清海防遗存。

上世纪70年代,所城内居民逐渐迁至周边的鹏城村居住,城内建筑也逐渐破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后,所城相关保护工作也列入了日程。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底,深圳最年轻的功能新区——大鹏新区成立后,文旅成为新兴产业。2017年11月,以大鹏所城、较场尾民宿小镇和东山寺为核心的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正式亮相。

2019年,该旅游区游客接待量首次超过500万人次,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至90%,并捧得第四届“数说深圳”年度盛典“2019年度深圳‘备受关注’旅游景点”。

保护工程完成后的南门街。大鹏古城博物馆提供

上世纪90年代的南门街。大鹏古城博物馆提供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在“双区驱动”的重大战略机遇下,深圳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大鹏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湾、海洋经济湾、滨海文旅湾以及大鹏半岛主题旅游景区“三湾一区”。(张妍 马骏德)

深汕合作区

深汕高度正崛起 老区快步变特区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新城起步之初就以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开建一系列城市地标,为这片热土注入品牌文化力量,为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办公及商业商务配套支撑。

147米高的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已经封顶,设计高度211米的上海绿地集团深汕绿地中心和248米的深投控创新中心正拔地而起,三座地标接连刷新“深汕高度”乃至广东粤东地区的天际线。

一艘“诺亚方舟”即将扬帆启航,一座海洋“太空舱”蓄势腾飞,深汕海洋智慧港项目已基本建成,将构建具有湾区影响力的海洋产业集聚区,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亮点。

自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为深圳第“10+1”区以来,这座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路的新城终于穿过迷雾,揭开由深圳负责全面建设管理的华章。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传承深圳质量、标准、速度、精神,复刻深圳基因,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加速实现与深圳政策贯通、交通互通、资金融通、人才畅通、民心相通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刘淑芳  左佛亮)

深汕海洋智慧港。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刘虹辰 王斗天 郑恺 赵川 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