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奇迹”的历史注脚:中国证券卫星通信网络的创建与应用
徐虹
2020-09-30 00:32

作者:深交所原结算交收部经理兼接待部经理   徐虹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知名的大都市,GDP总量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927万亿元,增幅将近一万倍,堪称世界奇迹。

主流的创新理论家曾一度用美国硅谷世界级标杆的 “成果转化”模式,来探讨和解释深圳的成功。然而曾经的深圳既不是政治、经济中心,也不是科技资源中心。据有关资料记载,广东省宝安县在撤县建立深圳市之时,拥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在籍人员仅有2人,其中一个是拖拉机维修工,另一个是兽医。除了一所教师进修学校之外,没有任何高等学校。深圳这种“筚路蓝缕”的起步背景,用“成果转化”的套路来讨论显得并不是很恰当。

深交所日新月异30年

我们该如何看待40年间深圳从一张白纸到满目生机?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任何一种解读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不足以囊括全貌。因此,作为当事人的我们不妨从细节着手,回顾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发生在深圳证券市场的创新故事,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史。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2020年,恰好是深交所成立30周年。30年间深交所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深圳发展的日新月异。

1990年,深交所开始进行集中交易时最先挂牌的股票是“深安达”(现ST国农)和“深原野” (现ST星源)),总市值仅为18亿元。截止2020年9月14日,深交所上市股票达到了2326只,总市值约311759亿元。2019年,深交所全年成交金额排名全国第一、全球前三。这种火箭般的速度,在全球都属罕见。

创立之初,深交所就敢为天下先,在国内首创了证券无纸化发行、交易、结算系统,让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收到了规范、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效果。1993年,随着深交所采用TANDEM作为主机结合卫星通信网络的自动撮合交易系统的推出,中国股市的无纸化运作越来越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然而,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推出的缘由及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却鲜为人知,今天借此机会,我们来翻开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创新故事,为“深圳奇迹”提供一些历史注脚。

深交所率先推出场外报盘交易

1990年,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市人民银行批准了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向全世界宣告了深交所的问世。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率先开始集中交易,杀出了一条创建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血路。

起初,深交所使用的是上板竞价。各家专业银行分别在证券营业部设立专门柜台,使用电脑专线收付股票交易资金,提升证券营业部的服务效率。各个证券营业部的电话专线直接连接到深交所的交易大堂,并通过其派驻深交所集中交易大堂的出市代表(红马甲)接受客户委托,以白板竞价的方式完成股票交易。收市后,交易所再将记载着交易数据的电脑磁盘交给各证券营业部和证券登记公司,第二天由证券营业部派清算员去证券登记公司清算资金和交割股票。(类似于下图中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电脑辅助交易系统。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那个阶段,各证券营业部派出的出市代表个头越来越高,比如最早的人保证券营业部两位出市代表身高均超过1.8米,站在人群中异常惹眼,交易员很容易注意到他们;而且腿长跑得快,能抢先买入股票,或抢先挂出卖盘。后来,随着“运作无大堂化”的全面实行,这种类似于华尔街交易员大喊大叫的鲜活场景,也就一去不复返,只留存在记忆中了。

在深交所的筹建阶段,所领导已经在组织力量,依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委托优先”的原则,组织电脑自动撮合系统的编程工作。但是所用开发人员从1990年2月至10月初,一直未能完成。国庆节前,副市长张鸿义来所检查开业准备情况后,开发人员因“不给力”而被辞退。

时间紧、任务急,已经在深交所筹建组工作、来自内蒙古科委计算中心的副研究员王侯临危受命,接手了此项工作。他把自己关在机房里边,独自苦干十三个日夜,用C语言在前开发人员采购的多用户系统上,完成了这项任务,实现了自动撮合。

遗憾的是,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时,因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仍决定采用板上竞价的传统交易模式,这个自动撮合系统并未投入使用。不过,毕竟是开始了交易,那么相应的在电脑上的工作就也得一件不少地展开,比如行情显示。这其中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

最初的行情只限于实时地显示在交易大厅内的两台大电视机的屏幕上,驱动程序由电脑部完成。每当成交一笔,数据随即录入电脑,行情便得以更新。有趣的是,按照他们设计的程序,新的成交价上涨时,是用红色显示;而成交价下跌时,是用绿色显示。从集中交易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深交所成长壮大,一直都是“红涨绿跌”,而且上交所也是如此。以至于后来全国的报刊都用“一路飘红”、“一片绿色”形容股市的大涨大跌。

但是,电脑部的同事根本不知道他们闹了一个多大的笑话,因为全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用绿色标涨,红色示跌!

零星的服务工作一直在做,深交所坚持要用电脑自动撮合的准备工作一直没有停歇......

1992年2月25日,深交所正式推出了电脑自动撮合交易系统。5月26日,深交所借助局域网,实现了交易委托电脑自动处理和深圳证券营业部的同城联网,市内的各证券营业部可以通过电脑直接将委托传至深交所,效率大幅提升。这一工作,是在深交所副总经理兼深圳市证券市场电脑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禹国刚领导下,由深圳黎明电脑公司和深交所电脑部共同完成的。

至此,深交所率先在国内推出了通过无形席位进行场外报盘交易,为之后全面实现“运作无大堂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券交易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行业,善于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是深交所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遥遥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

证券市场卫星通信网横空出世

1992年,“春天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广大群众的证券投资热情空前高涨。上海、深圳本土的证券营业部纷纷升格为证券公司,并在全国设立了大量分支机构,各地人民银行也批准了大量的证券营业部。据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深交所吸纳了异地会员157家,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个大中城市,其中30家进场交易;吸收5家异地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其股票面值逾4.9亿元。这与深交所刚建立时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量新增的深交所会员使用长途电话线与深交所联系,“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经常出现信号堵塞,委托也时常出现掉线的不稳定情况,严重影响了交易效率,深交所领导和电脑部工程师对此心急如焚。

1993年春节,时任深交所助理总经理、总工程师的王侯去长沙验收即将开业的一家营业部,同时在当地调研时了解到,行情数据下传到异地证券营业部的实际情况非常差,超过了他最悲观的设想。

如果异地的业务做不好,那么做大做强中国证券市场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回到所里,王侯立即向法定代表人禹国刚反映了真实情况,并首次提出了使用卫星通信传输数据的设想,得到了所领导的支持。考虑到卫星通信网对于深交所的重要性,所领导决定责成王侯组建卫星通信公司、建立专用的卫星通信网供深交所使用。当时,这是深交所优先级最高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证券卫星通信技术也是被现实难题逼出来的。

不久后,一则消息见诸官方报道:“1993年4月13日,处于筹备阶段的深圳证券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开通了深圳证券卫星通信单向网,深圳证券市场行情首次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首都北京,滞后时间不超过1秒,开辟了我国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传送股市行情的先河。”

当时,时任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在北京亚运村银建证券部亲自见证了这一创举,他同银建证券部一起发布了这一消息,在全球证券市场都引起了轰动,前来咨询的外国同行络绎不绝。

实现0到1的突破后,爆发期随之而来。到1993年,深交所在全国各地共安装单向小站316个,困扰市场各方参与者的行情数据传送难题基本得到了缓解。

不过深交所的创新并未就此止步,卫星双向网的建网此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深圳证券卫星通信有限公司通过在深圳、肇庆和宁波召开的三次大规模的订货会议预收建站费近亿,解决了建网的经费问题。

成功地完成了选型订货及建站等一系列难题。特别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解决了主站天线的基建安装问题。

与此同时,深交所的主机系统也在更新换代中。禹国刚了解到,1987年全球发生股灾时,境外诸多证券交易所使用的TANDEM大型专用撮合计算机,表现出很好的扩容性和稳定性。他和总工王侯商定后,深交所于1993年4月果断从美国引进TANDEM电脑,作为深交所的自动撮合交易主机,成为了证券交易的“定海神针”。

1994年8月29日,历经9个月的艰苦努力,深圳证券卫星通信数据网终于正式开通。29日上午9点,双向通信网正式接收到由海南港澳证券发来的第一笔委托,该委托同时传送至深交所电脑撮合系统,并及时向用户传回成交回报结果。开通第一天,双向通信网收到来自全国用户发来的委托6611笔,发回成交98474笔。

自此,深圳证券卫星双向网开始成为深圳证券市场交易数据实时传送的主要载体,并向着更成熟、高效、更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双向网的应用使得遍布全国各地的证券投资者有了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创举。

得益于率先启用这一项先进技术,深交所的业务实现了指数级发展。

深圳证券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也从最初的服务性公司成长为深交所开展交易业务的重要部分,是一支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深交所创新是“深圳奇迹”的历史注脚

对中国证券交易贡献巨大的卫星双向网上的通信软件,是由深圳证券卫星通信公司自主开发的。公司的总工程师王彦广带领王书芳、吕锦玲,历时半年写好了这一通信软件,为卫星双向网的运行节省了宝贵时间。

深圳证券卫星双向网的所有用户小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兄弟单位协助承建。各证券公司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双向站都是提前一年预付款,网络开通后,随即由卫星通信公司的所有外围公司的技术人员数百人,分数十个小分队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装站工作。截止到1994年底,全国已有389家证券商安装了双向小站,速度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之后不到两年时间,该网小站数已经过千,该网成为亚洲最大的双向数据卫星通信网。

深圳证券卫星通信公司的股东包括深交所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发实力雄厚,拥有非常辉煌的历史:早在1970年4月24日,就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来又相继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北斗一号、神舟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月球探测器。1993年担任深圳证券卫星通信有限公司首任副董事长的韦德森副院长,2020年已经86岁,依然精神矍铄记忆力不减当年,他在回忆峥嵘岁月之时,也以公司为中国证券市场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到无比自豪。

深交所从创立伊始,就在不停地创造着证券史上的奇迹: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形化,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其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水平至今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不仅是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是无数深圳创新故事中的一个缩影,是人们“品读深圳”的一个注脚。

回首那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年代,一群被计划经济年代憋坏了的人,把市场化的进程变成创新的原动力,将创新从科研活动转变为经济活动,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工具,实现企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目标。百川汇流,成就了激情澎湃的创新海洋,在我看来,深圳就是由无数个“深交所人”这样的人组成的,他们从学习、模仿、借鉴,创新再到超越,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日拱一卒,用40年时间共同铸就了深圳这一座“奇迹之城”。

编辑 曹亮

(作者:徐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