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助5000个家庭团圆——记“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发起人张世伟
读特记者 罗世伟
2020-09-17 15:25

9月以来,不少人专程从全国各地赶到深圳华强北认亲。他们的“恩人”——“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志愿者张世伟,仅仅在8月31日晚,便在华强北附近收集了31位流浪人员的信息,随后辗转找到辽宁、河南、陕西等地的家属,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其中23个家庭团圆。

不应该忘记“掉队者”

“为了找儿子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9月14晚,朱涛的父亲见到失踪20年的儿子,失声痛哭。得知儿子的消息后,老父亲借了路费,带了几桶泡面,坐了火车,从河北老家来到深圳。这些年,他和老伴去过广州、武汉、北京等城市,上半年在家种地,下半年到处寻子,家里早已一贫如洗。

就在前几天,张世伟在深圳参与另一起寻亲活动时,偶然发现朱涛躺在路边,身旁放着一个收破烂的袋子和一辆破旧的单车。张世伟耐心询问得知,20年前,16岁的朱涛在外打工时被骗入传销组织,身份证也被扣押,几个月后侥幸逃出。因为没赚到钱,没有身份证,他没脸回家,多年来一直在深圳流浪,靠捡废品维持生计。

张世伟立即将信息告知联络组成员,通过志愿团队的力量,顺利拨通了朱涛老家的电话。短短几天时间,朱涛家庭得以团聚。和朱涛类似处境的20多名流浪者,这半个多月,在深圳志愿服务队以及罗湖、福田等地派出所的大力帮助下,决心回家,开启新的生活。

“很多流浪者像朱涛一样,因为没有工作和身份证,不愿回家。”谈及此次在华强北街头救助流浪者的原因,张世伟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也是公认的文明之城。“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掉队的人。”张世伟说。

200个志愿队,2万名志愿者,救助近5000人

张世伟今年42岁,安徽阜阳人,23年前南下东莞打工。前两个月,他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连白面馒头都吃不起,甚至还曾在山上的乱坟岗过夜。这段流浪经历让他深感煎熬。

2001年冬天,张世伟救助了一名60多岁的失散老人。当时,老人躺在地上自言自语,神情可怜,像是迷路了。张世伟赶紧打电话报警,警察告诉他,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已找了三四天。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电话换来了一个家庭的重聚。此后,张世伟开始关注街头流浪人员。每个周末,他带着志愿者到东莞和深圳的各大天桥、银行门口以及多年来他掌握到的流浪者聚集地,跟他们打成一片,有时候干脆在街头露宿。

2016年3月,张世伟建了几个帮流浪者找家人的QQ群,没想到声势越来越大,于是他着手组建爱心队伍“让爱回家”。同年10月16日,“让爱回家”在深圳龙华公园开启第一次正式的寻亲活动。起初,志愿队只有6个成员,到如今“让爱回家”已发展到2万多名志愿者,全国200多个志愿服务队,累计救助近5000人。

让流浪的人不再流浪

张世伟介绍,“让爱回家”是纯公益性质的民间救助团体。面对志愿者的好意,不少流浪人员心存戒备。“不是每一个流浪人员都愿意接受帮助,100个里面能有40个就不错了。”张世伟没有放弃,跟流浪群体打交道让他觉得“有劲儿”。张世伟记得,有一回,为了让一个流浪汉开口说话,他“磨”了3年。

对张世伟来说,多年的坚持,源于身上的使命感。他深知,每一个流浪人员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亲人离散的痛苦,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这些年来,张世伟看到不少家属,为了寻找他们的亲人,不惜辞职、卖房,自寻短见的情况时有发生。

“即使不能把每个流浪人员当成亲人,也要把他们当成朋友。”今年二至三月,张世伟带领深圳志愿队深入观澜、沙井、公明等地,四处寻找因疫情失业的流浪者,帮他们重新找到工作。总结多年的慈善经验,张世伟认为,帮助流浪者脱离困境,必须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难处,“仅仅帮助他们找到家人还不够。”

成立“让爱回家”4年来,张世伟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为了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他辞掉了东莞电子厂的工作。很多受助的流浪人员变化很大,有回去老家娶妻生子的,有大学生找到了月薪一万五的工作的,还有流浪儿童管张世伟叫“张爸爸”……这让张世伟坚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流浪者受助前后

作为“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发起人,张世伟把目标想得很远。他希望把“让爱回家”打造成全国性的连锁平台,在全国各地复制“让爱回家”的救助模式,让流浪的人不再流浪。“东莞的每个镇街都有我们的志愿队,深圳也有6支队伍。”张世伟自豪地说,“据当地统计,这4年间,因为我们志愿者和警方的合力帮助,东莞当地的流浪人数下降了八成。”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世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