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 写封给深圳的情书
深圳特区报 赵波
2020-09-16 08:04

此刻我坐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咖啡馆里。细雨霏霏里突然想起来我第一次来深圳的那个艳阳天。

想起来,迄今距离我第一次来深圳已经28年过去了。我曾经专门写过那个发生在1992年的我的第一次离家远行的故事,28年前我去的城市就是深圳。 当时就是从常州奔牛机场搭乘的班机。不同的是那时有我妈依依不舍的送别。自我走后,她经常以泪洗面,爸爸说她甚至在阳台上早晚祈祷,求神佛庇佑她任性的女儿在外顺利,赶快回到她的身边。

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果然没有坚持多久。

我咬牙坚持着,我去蔡屋围学了五笔字型电脑打字。还差点短暂应聘期货公司,甚至还租住了爱国路水库新围那边一段时间的单身公寓,我每天吃方便面挤公交车去蔡屋围上五笔字型打字课,心里满满的都是积极抖擞的念头。我一页页地写稿,投给《深圳青年》《黄金时代》《希望》等杂志,笔端倾诉着初次来到深圳这个年轻城市里的一个年轻人内心的激情和忧伤,希冀和勇气。 家乡朋友写信跟我说:要找寻什么身边就有,要逃避什么天边也不能。然后妈妈的惦记也是一种呼唤。终于家里还是派姨夫来深圳接我回家。来的时候坐的飞机,回去的时候坐的需要36个小时才能从深圳开到家乡常州的火车。第一次离家出走就这样不太成功的结束了。但是1993年我从常州又去了上海,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读书,毕竟上海到常州就两个小时的火车,加上有深圳的经历打底,我妈总算放心了。 一晃距离1992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通向香港的罗湖口岸还在,但是当年住过的罗湖桥招待所已然不见踪影。现在我被朋友安排住在彩田路上最新型的温德姆至尊酒店,这几年我来来去去到深圳不管是宣传新书还是度假或者会友,我都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地被朋友话语里的某个点戳中,想起罗湖桥招待所,鱼蛋粉,老东门……那些见证过我与深圳初相逢的时候来过我年轻生命给予我勇气的印迹。那是我与深圳共同的秘密。

这两天我回到深圳。是的,我回到深圳。深圳在这28年中那种神秘的吸引无处不在。和深圳的闺蜜们在雨天徜徉在华侨城的氤氲秋色里,心下无限感慨。 28年过去了,深圳越来越迷人。朋友告诉我,深圳刚刚度过她40岁的生日。啊,40岁的深圳在我此刻的眼里仿佛就是路边迎面走过的各种年龄却不一样打扮个性的女人。正当华年风采照人。闺蜜怂恿我在深圳长住,说深圳很适合女艺术家生活和创作,这里有包容性和丰富的创作土壤。可以让每一个愿意来深圳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找到方向和轨道。行笔至此,我无意间欣喜地看到六年前我们相聚吃饭坐的餐桌竟然还在老地方,这真是一种魔幻而幸福的一种被袭击,我愿意每一次来深圳都可以看到在新变化里还存有的那些温馨的旧印迹。

我爱深圳。这是我再三确认的一件事。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赵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