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东莞20年派出支教老师620人次
南方日报 黄婷 于羽佳 毛敏
2020-09-11 21:3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扶贫先扶智,在扶贫这场波澜壮阔的中国行动中,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奔走在一线,这其中便有东莞教育人的身影。

据东莞市教育局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东莞市共派出长期支教(支教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教师620人次,分别到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四川、广东共计34个县(区、市)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支教,足迹遍布220多所学校。

他们中有人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希望以自己的经历给孩子带去一束光;有人从一个支教点到另一个支教点,主动延迟归期帮助更多人走出大山;也有人以边疆的胡杨树为喻,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对于一批又一批支教教师来说,带着情怀远行,前方有障碍也有温暖,支教是个体选择,也代表了东莞教育及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金秋9月,东莞新一批共72名教师将接力教育扶贫之棒,奔赴支教第一线。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特别对话多位支教老师,倾听他们的故事,也探访教育扶贫背后托举的希望。

◎远行

希望给孩子带去一束光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要养育3个孩子,还需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尽管如此,每当开学,爸爸都会给他攒一笔零花钱买书。读书让东莞黄江镇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钟明星走出农村,成为一名教师。

去年9月,钟明星来到粤北山区支教,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束光,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明白当下的努力会让他们的未来走得更远。

当前,东莞教育对口帮扶地包括西藏林芝、新疆图市、四川甘孜、云南昭通、广东韶关。和钟明星一样,每一年都有一批教师奔赴一线支教,他们选择远行的理由不尽相同,但都对教育报以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带去改变。

提起企石镇江南小学副校长姚锦洪,大家爱说这是一位“逾期不归”的“老支教”。从韶关乳源到云南昭通,姚锦洪两度申请支教,而当在云南昭通支教期满之际,他又再次默默申请延期继续留守山区,希望带着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今年2月,他结束了在昭通市以古镇中心小学支教生活返回东莞,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直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支教,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2012年,东莞正式组织教师援疆,莞城区教育管理中心人事干部何小茶连续申请了6年,于2018年8月如愿通过申请,成为东莞支教团常务副团长,带领教师团前往新疆,并任教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1团粤兵中学。

何小茶的新疆支教,源于读高中时阅读的一本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书,从此“到西藏、新疆去”的念头便埋在她心里。她说,电影《志愿者》中有一句台词:人的一辈子有70年,如果把1/70拿出来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更加美好。新疆支教的一年半,她直言享受每一天的状态。

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支教老师如何快速地融入当地开展工作?2018年赴新疆、任广东援疆支教东莞团团长的钟广春写下“寂廖大漠沧茫,越昆仑跨天山,志不酬家不返。经年且看,好男儿当胡杨”的诗句勉励支教团教师。在他看来,支教是一个归零开始的新过程。

◎帮扶

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支教,在于带去新理念、新教学方法,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帮扶,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在粤兵中学,除了教学管理工作,何小茶还是学校小学部的英语教师,并以英语科组长身份“带徒弟”,培养粤兵中学后备英语教师。粤兵中学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为了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提高词汇量,何小茶引入自然拼读法教学,要求学生每天背3个单词并坚持课上听写,提高学生听力。何小茶还采用情景教学调动学习兴趣。比如讲到“shopping”(购物),她把自己的物品带到课室,现场搭建购物的真实情境与学生互动。

来到新疆后,钟广春还兼任41团粤兵中学副校长,按照广东省援疆“五个一工程”要求,东莞支教团确定了帮扶一批种子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促进两地师生往来交流等工作思路。支教团创新工作方法,把东莞成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带到了边疆,开展“树品牌、创模式”的支教经验探索。

针对教师团队的打造,支教团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与受援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一年半时间,支教团组织后方57所学校与受援学校交流,结对学校54所,50名教师携54所结对学校对受援学校开展了156次培训,涉及1089人次。

从祖国边疆到粤北山区,来自东莞的英语教学理念,通过支教老师的纽带作用,为当地教学注入活力。望牛墩中学教师李艾2019年赴粤北支教,任教乳源民族实验学校,她不仅负责七年级2个班英语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年级英语科组长及教导主任助理。

以教研为导向,她和团队延续前任东莞支教教师们的工作,推动小组学习方式在乳源民族实验学校全校落地。在今年上半年的“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中,她和来自东莞的其他支教教师,受聘为乳源县“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成员,参与网课录制,积极引导当地教师应对线上教学。

◎改变

把温暖和爱带到支教山村

一方面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则通过开展文化交流,丰富当地学子的生活。在大朗镇有个叶问咏春体育会,钟广春曾与他们合作,将咏春引入大朗中学,援疆之后他把大朗中学的模式移植到粤兵中学。

“去年三月,咏春拳教练从大朗来到新疆,用了10多天时间给粤兵中学的体育老师上课,教他们学习咏春拳。”钟广春透露,通过积极协调,很快“咏春传统文化社团”在粤兵中学成立,通过老师先学习,再教授学生,粤兵中学的学子们爱上了练习咏春拳。

支教教师犹如一根纽带,串联起了受援学校与工作学校,也架起两地交流沟通的桥。在云南昭通,姚锦洪目睹孩子们在艰苦生活条件下求学,12月昭通以古镇飘起了雪花,班上的学生有时会跑到水龙头上接起凉水喝,为此他用自备热水壶从宿舍烧开水带去教室给学生喝,还向自己所在的企石镇星光小学提出申请,为以古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两台饮水机。

远在东莞的朋友和同事们,通过姚锦洪了解到当地的情况,纷纷自发献爱心,水鞋、保温瓶、课外书籍,来自东莞的暖心直抵云南山村。

除了“引进来”,还有“走出去”。去年12月26日、27日两天,在沙田实验中学教师朱江的牵线下,林芝八一中学师生16人来到东莞沙田实验中学开展校际交流及学生研学活动,师生们参观了学校的创客中心、青少年宫等,并走进学校课堂感受“莞式慕课”智慧教育的氛围和成效。

去年8月,朱江主动请缨远赴西藏林芝,开启了为期3年的支教。“他们通过这一趟行程一定会开阔眼界。”通过支教促成两校之间的深度交流,朱江颇为兴奋,将东莞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带到西藏林芝,他说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编辑 刘桂瑶

(作者:黄婷 于羽佳 毛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