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历史 追忆侨乡先锋 ——全国主流网媒追寻江门抗战印记活动侧记
江门日报
2020-08-28 10:57

86岁高龄的司徒亮向采访团介绍司徒美堂事迹。

江门市开平南楼至今遗留的枪孔炮洞,把岁月拉回了当年七壮士宁死不屈抗击日军10天9夜的英勇战役;台山飞虎队纪念亭与纪念牌楼遥相呼应,静静地诉说着五邑华侨华人令敌军闻风丧胆的飞虎人生;台山市潮庆村乡亲提起二战英雄黄君裕个个脸挂笑容……

每一道印记,每一句诉说,背后都是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抗战故事,都是一位位动人至深的英雄烈士。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8月26—27日,由市委网信办、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江门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支持的“热血五邑人,可敬侨乡魂”——“无限极”全国主流网媒追寻江门抗战印记采访团走进江门。来自人民网、财新网、凤凰网、网易、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单位的近30名记者参加活动,近距离接触旧遗址、老物件,面对面与专家学者、乡亲后代深切交流,充分挖掘和传递五邑华侨华人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

“飞虎精神”永驻侨乡

盛夏八月,台山市石花山风景区内,青松、奇石、山泉之间,飞虎队纪念亭屹立其中,上层为飞虎队队徽,中心为花岗岩纪念碑,以中、英文雕刻记述飞虎队战功以及建亭缘由。此外,它对面的纪念牌楼与之形成呼应之势,两边的石柱上以“飞虎”二字撰一对联,上联“飞行中缅亚洲威震”,下联“虎逐倭寇名扬天下”。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美籍志愿大队”。在其招募的200多名飞行员中,华裔飞行员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台山籍的飞行员最多。这批飞行员驾驶着画有插翅飞虎的队徽和鲨鱼头型的战机,屡次打败日本空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被人们称为“飞虎队”。此外,飞虎队还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把大量军用物资从印度送到中国,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活动中,采访团视频连线了远在美国的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博士,了解飞虎队有关事迹及发展历程,并通过走访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飞虎队展区,近距离接触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日而购买的债券,飞虎队队员捐赠的军装和奖章,各种关于华侨抗战的资料和物品等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勾勒出历史的原貌。“目前,博物馆内收藏了关于飞虎队的文物过千件,每一件都是当年台山籍队员使用过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运用大量的文献、历史图片、文物实物图片、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示台山籍华裔队员伟大的家国情怀。”该博物馆原馆长叶玉芳说。

“一件件旧物让一个个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这种让抗战文物‘开口说话’的讲述方式,让历史更深入人心,也更发人深省。”中国经济网记者梁瑞萍说。时至今日,飞虎队纪念亭已经成为台山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基地,让“飞虎精神”永驻侨乡。

英雄军衣保管如新

除了国内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侨乡人民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特殊的物品——台山籍二战老兵黄君裕在战争中所穿着的军衣。今年4月,黄君裕百年归老,其子女决定将其物品捐赠给家乡,其中就有这套保管如新的军衣。旁边还有他年轻时的肖像,眉宇硬派,双目有神。

黄君裕祖籍台山大江水楼潮庆村,1938年,15岁的黄君裕移民美国波士顿,1943年参军。1944年6月6日,黄君裕所在的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后转战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战斗中,他总怀着“如果要死去就作为一个英雄而死”的信念,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侦察路况,率领身后的部队不断前进。最后,出征时的187人到凯旋时只剩他自己一人。黄君裕还获颁紫心勋章、铜星勋章(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等9枚勋章。

8月26日,采访团在潮庆村村小组长黄尔启的带领下,穿过狭长的巷道,来到了黄君裕的故居,虽已很长时间不住人,但屋内还是相对整齐,没有太多灰尘。据悉,这里定期有人打理,房屋也基本保留着原先的模样,基本没怎么动过。

黄尔启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拿相片本,为记者们介绍黄君裕在不同年龄阶段留下的宝贵照片。“君裕为人比较低调,之前他一直没和大家讲过二战的事情,我也是后来通过别人才知晓的。村里出了这么个英雄,大家伙还是很骄傲的。”据村民介绍,黄君裕帮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村前的那条路,就是他牵头组织大家捐赠修起来的。

乡亲们所说的路,名叫海潮大道,长约1.5公里,连接村落与外界5米宽的水泥路,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茶余饭后,大家也爱沿着路边走。同时,两边连片的田地也顺着路延伸着,晚造种下不久的水稻长势喜人,如同村子的发展这般蓬勃。

耄耋老人讲述英雄事迹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急于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撤退的水上路线。南楼虽小,却控制着潭江的三埠和赤坎河段,是日军撤退的水上必经之路。为扼守潭江,保护南楼,司徒煦、司徒遇等在内的七壮士依托有利地形坚守10天9夜,最终弹尽粮绝被捕牺牲。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采访团分批次进入南楼内部,从首层到瞭望台,“南楼七壮士”的悲壮事迹娓娓道来。特别是在“炮火洗礼 英勇抗敌”章节,讲述了“七·一七”夜战、凭楼杀敌、智守南楼、留书就义等英勇事迹。这里还有当年战斗留下的痕迹和英雄写下的字句。

随后,在南楼旁百年榕树下,当年战争的亲历者、今年已经86岁的司徒亮如数家珍般为采访团讲述起了那段烽火岁月。“七壮士均为华侨和侨眷,他们都是自发地组成抗日志愿队回国杀敌”“七壮士英勇善战,曾经多次击退来犯的敌军”“七壮士誓与南楼共存亡,把枪支砸毁,只留下刺刀,准备肉搏”……情到深处,司徒亮更是咬牙切齿、夺泪而出。

司徒亮曾任司徒图书馆馆长25年之久。当采访团来到赤坎古镇支援抗战侨领司徒美堂的故居时,司徒亮坚持要尽“地主之谊”,亲自为采访团作介绍,并拒绝就坐旁人为他安排的凳子,全程讲述司徒美堂的英雄事迹。他铿锵有力的声线,来回挥舞的指尖,将司徒美堂心系祖国、支援抗战的历史带回了大家的身边。

“江门不仅仅是著名侨乡,更是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人民日报广东分社记者姜晓丹表示,江门华侨华人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令人动容。虽然年代比较久远,但江门通过细心挖掘和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让年轻一代也能聆听这些感人的抗战故事,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值得关注。

如今,战争的印痕或许会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模糊,不过,那股不怕死、敢拼搏的精神早已深深注入城市根脉,被人们所铭记和歌颂,并随着五邑人民足迹遍布世界,有关五邑大地源远流长的抗战故事和印记,将在各个角落生生不息,撑起中华民族的骄傲脊梁。

见习编辑 吴诗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