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焕新生——南头古城改造进行时,南北街区预计八月底完工
读特记者 邹曾婧
2020-08-11 20:44

高耸的脚手架,轰鸣刺耳的机器声 …… 如今的南头古城已然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顺着斑驳的城墙,踏过石板街,路边几间略带岭南广府风貌的建筑物已经初现雏形,为古城的市井街巷带来一丝文化艺术气息。

南头古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8 月 11 日下午,记者来到南头古城看到,街道上搭建起高高的脚架,戴着安全帽与口罩的工人们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正抢抓施工,有序地推进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工作。这座承载了近 1700 年历史的古城正在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让古城"活"起来

一直以来,南头古城作为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东晋以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兴亡更替,是深圳和香港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南头古城片区逐渐形成"城中村、村中城"的复杂格局,居住人口密集、人员成分复杂、建筑种类繁多、利益盘根错节,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功能遭到严重削弱。

近年来,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深圳发源地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并把古城保护纳入市委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纲要。

2020 年 3 月起,南山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工作,预计在 8 月底,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南北街示范段改造工程将全面完工,届时,南头古城将以全新面貌向社会公众开放运营。

创新古城业态 打造样板街区

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深圳市及南山区市、区两级政府便一直致力于开展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古城内部人口密集、建筑种类复杂,加之古城内行业业态相对低端也加大了改造提升的难度。改造前,古城内厂房和商铺面积 5.2 万余平方米,商铺 300 余间,主要为杂货店、小饮食店、理发店等低端零售服务业。

2017 年,"深港城市双城双年展"主展场落户南头古城,正式拉开了南头古城文化街区建设的序幕。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古城改造负责人黄楠向记者介绍古城改造理念时称,古城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多业态融合的范本,在古城既能感受到城中村低成本而便捷的居住方式,又能看到文化创意的产业在此扎根。

未来,南头古城将引入一批真正有品牌、有价值、契合古城根源文化的的商业形态,通过整体设计和布局,未来将在古城实现设计、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发展,古城将成为展现活力、多元的特色街区,发展成为湾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古城改造获市民点赞

古城改造之前,居住人口多达 24800 余人,其中股民 300 余人,户籍 2500 余人,外来人口近 3 万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数 90% 以上。在改造期间如何妥善安置古城的租户,成为了古城改造的一大难题。

对此,南头街道办事处和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建立"处级干部包栋、一户一专班"工作机制,分阶段完成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统租、清租工作。对于搬出古城的居民,采取异地安置措施,在临近的义学街城市更新项目中予以回迁安置的办法,同时设置一定的搬迁奖励,促进拆除工作顺利推进。

南头古城的原住民董先生告诉记者:"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把古城原来的文化慢慢体现出来,把原来老的东西恢复,我们是大力支持的。"

走过漫长岁月,今天的南头古城充满市井的烟火气息,这里依旧熙熙攘攘,白日嘈杂喧闹,夜晚幽暗巷深。沧桑的老屋和凌乱的街道掩盖了她厚重的历史,只有少数博学多闻的当地人才知道南头对于深圳这座城市的非凡意义。如今,这坛陈年好酒正慢慢掀开盖子,等待有心人去发现和探索。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邹曾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