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城深读 | 三水“西甲”能像贵州“村BA”一样火出圈吗?
佛山日报 郑泽聪
2022-09-06 18:25

“三水,好波!‘西甲’,好波!”2022年8月,阔别三年的三水“西甲”赛事重新“开波”。精彩的比赛,在持续一周的时间里彻底点燃了三水市民的热情,在微信朋友圈屡屡刷屏,而其中有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将“西甲”比作三水的“村BA”。

undefined

2022年8月27日,三水区“广电5G·建设银行杯”第十六届足球联赛决赛在三水人民体育场举行,现场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贵州省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举行的“村BA”,在2022年6月一炮而红,火遍全网。同样是以乡土文化为背景的体育赛事,同样拥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同样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水“西甲”是否能够像“村BA”一样火出圈?“村BA”的成功出圈又带给三水“西甲”哪些启示?

在贵州省台盘村的“村BA”比赛现场,可以感受万人空巷的盛况。(来源:新华社)

贵州有“村BA”,三水有“西甲”

2022年在网络上红透一片的“村BA”,很多网友都很熟悉,但说起“西甲”,对于三水乃至佛山以外的市民却可能相对陌生。其实,与远在千里的“村BA”一样,“西甲”同样是三水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与“村BA”相比,对待这一本土赛事,三水人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甲”之名由来已久。据三水区资深体育人士何汉刚介绍,2002年,三水“西甲”正式诞生。当时球队以俱乐部形式参赛,首届比赛有16支队伍参赛。“西甲”一经推出就引起广大市民的热捧。“那时睇波的人爆晒棚。”何汉刚回忆,来看的人太多了,体育场门前的路都被堵得水泄不通。连续几年办下来,“西甲”很快成为三水人每年夏天茶余饭后的必备谈资,甚至培养起两三代人共同看球的“铁杆粉丝”。

undefined

2022年8月27日,三水区“广电5G·建设银行杯”第十六届足球联赛决赛在三水人民体育场举行,白坭兴龙队9号球员正在带球突破。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西甲”和“村BA”有何共鸣?

事实上,举办地相距千里之遥的“村BA”和“西甲”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无论是“村BA”还是“西甲”,都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在台盘村“村BA”,场均上座观众在1.5万人左右,另有1万人会因为无法进入现场而在场地之外感受比赛的氛围。

作为广东省首批足球试点城市(县区)之一,三水有浓厚的群众足球氛围以及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据悉,2022年的三水“西甲”从联赛小组赛开始就吸引众多观众参与,小组赛场均入场观众四五千人,四分之一决赛观众则达到每场近8000人,半决赛入场观众近万人,总决赛观众近2万人,整项赛事近10万人次观赛。

除了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草根属性”也是两大赛事的共通之处。在“村BA”中,球员和裁判主要来自各村寨。不少球员平时在外务工,过节才返乡参赛。在三水“西甲”,除了部分队伍来自外队,球员基本上以三水本土球员为主。

在硬件配套上,两者都不分伯仲。台江县委宣传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台江县各村寨完成了118个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建设,实现了村级篮球场全覆盖。随后,由财政部门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安装了照明设施,修建了看台,极大地方便村民开展篮球活动。

在三水方面,1984年,三水人民体育场在云秀山下的菜市场对面落成,被人们称之为“云秀山体育场”。2021年,云秀山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年初纳入三水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约530万元,对体育场内塑胶跑道,足球场草坪,照明灯光,门楼、主席台、看台、运动员休息室、卫生间等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使这一体育场硬件设施继续升级。

此外,无论是“村BA”还是“西甲”,都有着举办体育赛事的传统做法。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日志记载,早在1936年,台盘村就举办了群众篮球赛。早年没有篮球,村民就用布料捆扎成球,没有篮板,村民用两根柱子加一块木板,再搭上一个铁圈。

回到三水“西甲”,从上世纪50年代末,三水人就很喜欢踢足球了,以前都在市场踢球,早上是菜市场,下午就是球场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三水区体委开始以工厂为单位组织足球联赛。2002年,“西甲”正式成立后,市民逐渐兴起到体育场看球的习惯,很多本土足球俱乐部也开始在这个阶段组建成形。鼎盛时期,三水本土就有32支足球队,按照专业水平比赛分甲组、乙组进行。

undefined

2022年8月27日,三水区“广电5G·建设银行杯”第十六届足球联赛决赛在三水人民体育场举行,德芙莱纱业队38号球员郭韬祥正在带球突破。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西甲”如何复制“村BA”经验?

没有电子屏幕,没有商业广告,没有赛前造势和新闻发布,仅一块村委会门口红绿配色作底的篮球场,球员和裁判都是本地村民,却屡屡吸引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观看比赛的人数破亿次,甚至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却为之点赞,还笑称自己都不一定拿到门票……为何一场看上去并不高端的“村BA”比赛却极具感染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颂杰认为,“村BA”的爆红主要有5个方面原因。第一,由于“村BA”是在贵州相对偏远的台盘村举行,这颠覆了乡村给人的传统印象。这种乡村篮球赛事以专业形式呈现所带来的反差感,是吸引广大网友围观的主要原因。

第二,“村BA”是当地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全民火热参与的体育健身氛围,体现了农村地区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赛事全靠当地乡民自己组织、自愿报名、自发聚集,政府部门只是接受赛事的报备和审批,从竞赛组织到气氛组织全部由群众包干,却又让赛事做得有模有样,形成了一种自主参与、自我服务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文化意涵也是“村BA”火爆的另一原因,如全民健身、乡村振兴和地方文化传承等。近年来,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农村体育设施的日趋完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农村精神风貌也迎来崭新的变化。“村BA”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正是乡村振兴的成果。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的文化意涵,地方政府部门才有动力对“村BA”进行推广,进一步带动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外交部发言人也在国际社交媒体上转发“村BA”的消息。

在刘颂杰看来,“村BA”的火爆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在“村BA”的背后,有相关团队的运作和策划,短视频的拍摄和上传都是由专业的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完成的。刘颂杰认为,传媒公司通过在当地长期拍摄、策划,最终才挖掘了“村BA”这一独特素材。在“村BA”现场,可以看到有多机位拍摄、航拍等,同时比赛也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上都进行了现场直播。这种专业的操作,并非普通的市民可以做到,而是有团队在背后运作,把“村BA”的热度逐渐推到巅峰。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也是“村BA”出圈的一大因素。当地的政府部门在赛场贴上“中国‘村BA’圣地”的标签,把它作为推广当地文旅产业的重要抓手,使得“村BA”不再是一场普通的乡村文化赛事,而是多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宣传价值。

对于每年举行的三水“西甲”而言,未来是否能够复制“村BA”的经验呢?刘颂杰表示,“村BA”的成功出圈并非不可复制,但也不必完全模仿。足球运动和篮球不太一样,每个体育赛事也有自身的特点。目前,三水“西甲”的传播空间仅局限于三水乃至佛山本地,相关部门在策划、营销的意识还不够强。

undefined

2022年8月27日,三水区“广电5G·建设银行杯”第十六届足球联赛决赛在三水人民体育场举行,德芙莱纱业队34号球员正在射门。佛山日报记者 王澍 摄

刘颂杰表示,如果三水抓住本土文化和足球赛事的特色,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愿意在一些相关节点提前进行策划,扩大“西甲”的传播范围,抓住“西甲”赛事的传播亮点,三水“西甲”同样可以在全国出圈,让不关心足球的网友也愿意关注。例如,可以在世界杯或者一些重要的足球联赛进行宣传、策划或者举行相关的比赛,让“西甲”赢得更多的关注等。

“体育只有和社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足篮球等大项目都需要遵循‘业余俱乐部-职业俱乐部-国家队’阶梯式发展的模式,竞技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刘颂杰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水的‘社区(草根)足球模式’是值得推广和传播的。”

(原标题《淼城深读 | 三水“西甲”能像贵州“村BA”一样火出圈吗?》)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李怡天 连博



(作者:郑泽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