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公布
东莞+ 周桂清
2022-08-31 16:22

2025年,东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将得到基本控制;到2035年,东莞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近日,《东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其中提出,加强源头控制、统筹系统施策,协同推进水、气、土、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初步摸清全市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部署安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推进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土壤污染状况初步摸清,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共布设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954个,初步查明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污染源头得到基本管控,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推进重金属减排工程,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41.85%。逐年制定公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对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进行监测,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

受污染耕地风险得到初步管控,污染地块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划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形成“一图一表一报告”耕地分类清单。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试点,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初步建立地下水“双源”清单,完成312个加油站、1298个地下油罐双层罐更换或防渗池设置,初步完成废弃井封井回填工作,污染防治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十四五”时期,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全面改善的窗口期,资源环境压力有望舒缓,莞港澳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为生态环境治理释放红利。

《规划》提出,东莞站上“双万”新起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全市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推进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作出新贡献。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通过进一步查明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等“组合拳”,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因地制宜探索管控和修复模式,探索工业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以开发建设时序为导向,合理设计环境修复时序,鼓励结合地块再开发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制定风险管控和修复策略。结合本地实际,提升污染土壤协同处置能力。以化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鼓励采用原位风险管控或修复技术,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模式。按照省级要求加强暂不开发利用地块风险管控。推广绿色修复理念,减少碳排放和二次环境影响。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有序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探索开展典型工业园区调查评估和风险管控试点,加强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按照国家、省级要求,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定义务。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渗和监测措施,督促化学品生产企业、工业聚集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采取防渗漏措施,开展城镇污水管网渗漏排查和检测,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加快管网更新改造,减少管网渗漏。

(原标题《东莞出台《东莞市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桂桐 张玉洁

(作者:周桂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