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区级非遗再添11个“新成员”
珠江时报
2022-03-24 11:31

3月21日,南海区公布第七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汉字书法(康体)”等11个新增非遗项目列入名录。记者从南海区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南海区现有非遗项目增至77项(扩展项目5项),其中2项为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为省级非遗项目,27项为市级非遗项目,37项为区级非遗项目。

在南海区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中,传统技艺类的有5项,民俗、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各有2项。具体新增非遗项目为汉字书法(康体)、苏村拜斗、木作工具制作技艺、百西村头村六祖诞、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艺、南海剪纸、九江鱼筛编织技艺、鹰爪拳、蔡李佛拳、水菱角制作技艺、广式烧腊制作技艺。

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

在11个新增非遗项目中,汉字书法(康体)和苏村拜斗均来自丹灶。

汉字书法(康体)就是康有为风格特点的书法,康有为的故乡就在丹灶。丹灶镇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古坚庆介绍,清末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善作擘窠大字,碑帖兼融,写出浑厚大气、风格独特的“康体”。

康有为撰写的《广艺舟双楫》是一本书法理论巨著,对中国书法碑学研究和推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在业界和行内都是得到认可的,而且康有为书法自成一家,很有研究价值。”古坚庆说,通过非遗这个平台和载体,未来他们将把“康体”书法融入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中,更好地推动丹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苏村拜斗是丹灶银河苏村流传了800多年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会自发聚集到苏村天后庙,将耕种的粮食、蔬菜等捐出,并捐资行善。大家还自行组织煮斋饭,用斋饭敬神,饭后集中到天后庙前广场,在广场中间放置一个“金斗”,然后手持生菜和风车等物,围绕金斗祈福,祈求转运。每年的“苏村拜斗”,都会吸引周边过千民众参加。

古坚庆介绍,“苏村拜斗”这个独特的民俗,可以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作为旅游项目向游客展示,带动南海文旅产业与佛山全域旅游的发展。

不断传承推广非遗文化

百西村头村六祖诞和水菱角制作技艺均来自西樵镇。

据悉,六祖诞始于唐开元二年(714年),是由六祖弟子法海、神会发起,民众自发参加的对六祖惠能的纪念活动,源于对六祖思想文化的崇拜与信仰,清康熙、乾隆版《新兴县志》等对此记载较详。佛山也处于岭南六祖信仰文化圈,西樵镇百西村头村仍存六祖古庙并延续着六祖诞。

如今,村头村现存六祖古庙、六祖冈(又名“佛塘冈”)、佛塘圣泉等遗址,是数百年来延续六祖信俗的历史见证。每年的百西村头村六祖诞祈福大典,有祭典仪式、高僧弘法、慈善表彰、信众祈福、绕村巡游、祈福斋宴、龙狮贺诞等较为完整的仪式流程,形成“六祖福地、和善百西”的文化效应。

而水菱角是岭南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技艺起源于广州西关,由陈米磨浆,用筷子漱成一个菱角的模样,拌上炒香的姜丝、大头冲菜和肉丝作汤。

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水菱角制作技艺何时传入西樵镇目前尚无考证。但在20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的西樵民乐市上北街“萬亿号”日杂店有对外制作出售的水菱角,并且将水菱角的制作技艺以家传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让水菱角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推广。

此外,水菱角因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对调浆比例和濑制手法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难以用机器取代,现在年轻人也少有去学习这种制作技艺,加之米粉的生产更为方便广泛,水菱角已很少有人制作和售卖。

西樵镇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西樵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工作,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11个新增非遗项目

汉字书法(康体)

康有为善作擘窠大字,碑帖兼融,写出浑厚大气、风格独特的“康体”。康体书法有两大特色:圆笔,大器。

苏村拜斗

在南海区丹灶镇银河苏村经济社,流传着一项独特的习俗“拜斗”活动,每年都吸引周边过千市民参加。每年正月二十九,市民聚集在天后庙前广场,于广场中间放置一个“金斗”,手持生菜和风车等物,围绕金斗祈福,祈求转运。

木作工具制作技艺

木刨制作工艺主要程序为选料开料、加工零件、手工制做、塑形、加固、打磨、组装和试刀等,其过程复杂,共需要50多道细致工序。目前位于里水的木井方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是制作木作工具的企业,尤以木刨制作工艺为代表。

百西村头村六祖诞

六祖诞始于唐开元二年(714年),是由六祖弟子法海、神会发起,民众自发参加的对六祖惠能的纪念活动。佛山处于岭南六祖信仰文化圈,至今仅西樵镇百西村头村仍存六祖古庙并延续着六祖诞。

九江鱼筛编织技艺

九江鱼筛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需选用韧度强、竹龄3年以上的老竹,截成1.1米长的竹筒,再把竹筒破开,取竹皮。制作鱼筛时,共分为九个步骤,分别是选竹、晒竹、开竹、拉竹、织筛、削框、上筛、合筛、上印。

南海牛皮鼓制作技艺

清末民初时期,南海区狮山镇颜峰社区岐山村民在农闲时制作牛皮鼓等醒狮用品,拿到颜峰墟售卖以补贴生活,渐渐形成产业集聚,制作技艺不断成熟。鼎盛时期,岐山村几乎家家户户参与制作,产品销至越南、梧州、广州等地。

水菱角制作技艺

水菱角是岭南的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用陈米磨浆,用筷子濑成一个菱角的模样,拌上炒香的姜丝、大头冲菜和肉丝作汤,即成为美味小食。后来,水菱角广泛流传于岭南地区,成为广式早茶的餐点之一。

广式烧腊制作技艺

广式烧腊制作技艺是粤菜传统的烹制方法之一,将肉类原料经过调味腌制等加工,以明炉烧或挂炉烤等方式,制作成烧猪等主要品种。烧腊成品色泽鲜明、油而不腻,是广府地区日常饮食、节庆宴席中不可或缺的佳肴。

南海剪纸

南海剪纸以纯色剪纸、衬色剪纸为主,使用剪刀、刻刀、凿子、竹签、木锤等工具,采用剪、刻、凿、衬等手法,工序大致可分为设计、剪刻、装裱三步。早在清代,南海狮山大圃已有专门从事剪纸的作坊。

蔡李佛拳

鸿胜蔡李佛拳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的武术流派之一,实战性强。其中,鸿胜馆第四代传人崔章先贤一生致力发扬鸿胜蔡李佛拳。经过四代人的默默耕耘、努力传承,蔡李佛拳在南海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鹰爪拳

鹰爪拳为汉族拳种,是优秀的传统武术。拳术传播佛山,始自佛山南海九江人黄佰祥。黄佰祥学艺授徒近60多年,其终生不倦地钻研、修练拳术,拳术修为极高,多名弟子成为佛山武术名家。

(原题《南海区级非遗再添11个“新成员”》)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