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科创策源地 佛山如何引入源头活水
佛山日报 梁楚欣 张弘弢 黄皓贤 黄碧云 田继贤
2022-02-23 07:55

加快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建设高端创新人才基地,联动周边区域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国际人才服务、创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创投机构、科技基金、研发机构。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系统,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金融服务、海外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张弘弢、黄皓贤、黄碧云、田继贤/视频

在全球知名的创新之都深圳,前海不是发展最成熟的科创高地,但却是极具想象空间的创新试验区。

前海带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新使命,以接轨国际为核心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充满市场活力,创新因子有效集聚,迸发出辐射内地的创新火花。

以前海深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构建起科创产业孵化链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供图

面向全球的制造强市佛山,“创新”虽仍未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但一定是佛山再出发的最强新动能。

当下的佛山正朝着“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奋进,释放创新主体活力、服务产业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开启内涵型增长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前海和佛山,这两个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功能错位、举足轻重的区域,都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激活更强创新动力、更大市场活力。两地能否找到协同创新的联结点,让佛山深度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国际创新资源?佛山又能否在前海改革开放中,找到科创发展新机遇?

(一)

接轨国际服务内地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鸟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栋栋港风建筑构成了中国繁体字“夢”。这里载满了深港青年的创业梦,更承载着前海的创新梦。7年多时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84家,其中香港团队266家。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7年多来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84家。/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供图

当下的前海,科创发展水平虽仍不能与深圳创新最强核南山区比肩,但随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前海正在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新热土。

“全球创新人才、资源是否愿意来,关键看前海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否接轨国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相比国内多数区域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创新,前海的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更高的开放水平”,致力成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

一直以金融产业发达著称的前海,科技产业仍在奋力赶超赛道上。为了跑出加速度,前海注重顶层引领,从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制度软环境,到规划建设落地转化的创新硬平台,前海科创发展都具有国际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等相继落地,建成国际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形成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链条生态。

“国际市场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说,前海以全国独一无二的力度来构建国际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抓住了接轨国际创新的命门。

由前海总体规划、国资引领建设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创业平台相继落地。这些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香港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熟科创企业等,构建起“苗圃-孵化-加速-成熟”科创产业孵化链条。

前海科创企业涂鸦科技研发生产的智能家居控制模块相当于智能家居的“大脑”。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张弘弢摄

“港澳台企业对制度环境尤其关注,他们都选择了前海。”绿展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青竹说。绿展孵化器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运营机构之一,2020年~2021年引进企业20多家,其中科技企业占70%,港澳台企业占87%。

与前海科技产业的奋力赶超相似,佛山作为面向世界的制造强市,也成为科创发展的后起之秀。2022年1月,佛山新增一张“国字号”名片——国家创新型城市。这座年轻的创新型城市,在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吹响了“务必成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领头羊”的新号角。

郭万达认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保护、激励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尤为重要。前海凭借制度改革创新优势,打通接轨国际创新资源的制度、政策壁垒,对内地承接港澳和国际创新资源都是重大利好。

佛山也在探索对接香港科创资源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先后引进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创平台,并引导孵化载体积极对接港澳创新资源。

佛山以平台为引领逐步打通对接香港的资源通道,但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无限的创新活力,佛港、佛深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的畅想空间。

“佛山能否把握好前海制度外溢效应尤为重要。”郭万达说,一方面是制度经验外溢,佛山可借鉴前海乃至深圳的制度、司法创新经验,用好地方立法权推动科创发展。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带来的资源外溢,佛山要有能承接港澳、海外创新资源的优质平台和政策环境。

(二)

市场化资本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2021年9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发布《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粤港澳新型研发机构遴选和支持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遴选办法》),重金吸引港澳新型研发机构,项目事前资助资金最高达5000万元。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的神经中枢。大部分研发机构主要依靠大院大所科研实力和资源,但落地过程中难以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活力不足,甚至出现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

如何进一步释放研发机构活力,增强机构自我造血功能,成为佛山以及许多城市的共性“烦恼”。

郭万达说,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不像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但创新灵活、适应市场,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深圳已有不少成功经验和案例。

站在深圳肩膀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前海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逐步集聚。

“财政资金对项目前期建设等给予很大支持,后续发展还得靠自身。”前海科创石墨烯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潘登说。前海科创石墨烯新技术研究院(简称“前海石墨烯研究院”)2018年落户前海,目前已实现独立融资、自我造血。

前海石墨烯研究院是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在全国唯一的研发分支机构,虽然背靠大院大所和央企,但运作中通过构建三级架构,解决了传统研究院的决策效率不高、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难等问题。

前海石墨烯研究院研发的石墨烯新材料可应用于国防科工等领域。/受访单位供图

第一级是前海石墨烯研究院,为NGO组织,以支付专利费用模式与北京院合作,解决了股权分成问题;第二级是独立企业法人的孵化平台,负责研发配套、市场调研和开拓等业务;第三级是孵化平台向下持股的产业公司,由产业公司运作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

作为金融创新的先行者,前海的新型研发机构,有着灵活的资本运作思维。此前一直深耕投融资行业的前海石墨烯研究院理事长张云宝加入后助力研究院构建起“研究院+基金+产业”模式。

张云宝说,充分运用创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资金问题。研究院下设产业公司2019年以2.5亿元估值获得1亿元战略投资;研究院三级项目深圳环能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目前已获得两轮融资。

随着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创新经验将持续输出。《遴选办法》要求研发机构重点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产业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方向。”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在多处体现坚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佛山将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发展,构建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的洪流中去。

佛山将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季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发展。图为佛山季华实验室。/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记者张弘弢摄

郭万达认为,佛山要发挥政策、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研发机构走市场化道路,激活其自身造血功能。除了借鉴深圳、前海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经验和运作模式,还要善于顺势借力,抓住深圳、前海新型研发机构开拓市场的需求,推动“佛山产业+前海研发”“前海机构、佛山分支”等联动模式,加快佛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三)

资源要素高效聚合的科创生态圈

11年间,前海科技产业实现从“0”到“1”跨越,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服务企业等核心环节集聚,创新链日益完善。

一个产业能快速壮大,必然有着良好的生态滋养。

截至2021年12月,前海共有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27家,集聚HKX、斑马星球等一批国际化创业载体。包括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在内等创新创业平台,短短数年间快速发展,与前海正在构建的科创生态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前海牢牢抓住这个根本,营造有利于引进人才、激发创造性的软环境。从相继出台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到2022年1月启用前海国际人才港、深港国际法务区,从政策体系到服务平台,前海给予人才创业、工作、生活全方位支持。

“前海的政策非常有吸引力,人才、企业都愿意来。”王青竹说,这是梦工场以及内部孵化器项目招商能高效推进的重要原因。例如,符合条件的港人创业企业,办公场地第一年可以享受80%的租金补贴,税收税率接轨香港标准,减轻创业者经营负担。

四海英才云集,活力随之而来。不少佛山创新型企业一直视深圳为引才窗口,前海机遇让企业看到更多人才合作空间。“建议佛山探索在前海建设人才服务平台,作为佛山企业到前海招揽海内外创新人才的窗口。”位于佛山三水的广东葆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振发说。

致力工业空压机和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葆德科技,在深圳设有科研机构攻坚核心技术,此举有了意外收获。“这两年陆续有18个员工申请从深圳公司调来佛山公司,在佛山安家了。”郭振发说,佛山有支持创新创业的产业根基,只是很多外地人才不了解。

一个健康的科创生态圈,除了人才、技术,还有产业、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只有创新因子有效汇聚,才能实现各个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前海基金小镇加速全球资本集聚,引进各类机构百余家,资产管理规模将过万亿元。此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等平台内,既有科技服务型企业,也有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企业,能满足新技术融资、产业化等多方面需求。

“由于孵化器平台空间有限,一些创业公司到了技术产业化、规模化阶段,就有外迁需求。”王青竹说,佛山的制造业底蕴深厚,是科技企业转化成果的好平台。王青竹所在的绿展控股,2021年在佛山成立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推动一项基于精密印刷制造技术生产非硅高微米级集成电路的制造项目落地,促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

深圳绿展控股2021年在佛山成立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图为该公司非硅高微米级集成电路生产车间。/企业供图

科创生态构建不是一蹴而就,佛山近年来集中发力,创新链条日趋完善。如今,1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6家众创空间完善了孵化育成体系,41家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圈,7100家佛山高新技术企业迸发创新主体活力。

但不能忽视的是,人才、金融这两条“短腿”制约着佛山创新迈向更高水平,仍需补长。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对“构建多元化科研投入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也有较多着墨。

拥有技术、人才、金融资源的前海石墨烯研究院表达了与佛山紧密对接的希望。张云宝建议,佛山可依托产业集聚区、研发基地、加速平台等,建立佛山园区、企业和前海研发机构的信息互动交流机制,为合作共享畅通渠道。

来自佛山、前海企业的建议都有一个共通点:希望打开创新资源跨区域输送共享通道。综合看来,前海的当下和未来,能为佛山所用的创新要素远不止人才。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作者:梁楚欣 张弘弢 黄皓贤 黄碧云 田继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