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冬奥会火种“永不熄灭”,中山制造做到了
南方+
2022-02-07 22:21

“当‘圣火’点燃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荣幸!”2月7日,85后年轻工程师梁嘉乐刚从北京冬奥会完成一项重大任务。

数天前,这位年轻的工程师见证了由中山研发制造的“火种灯”,一路为奥运圣火传递护航。当奥运圣火熊熊燃起,“引亮”冬奥会的主会场时,他难掩激动的心情。

今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接力,一经亮相便吸睛无数,被称之为“中国人的浪漫”。

而从参与丙烷火炬生产制造到参与冬奥火种灯、火种台等20余种周边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中山制造”成为这份中国式浪漫背后的“重要力量”。2月7日,南方+记者走进冬奥会火种灯和火种台研发生产单位——来自中山东凤的“广东合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合胜金属”),探究“中山制造”的奥秘。

丙烷火炬、火种灯、火种台。 

“不熄灭”的奥运圣火

“奥运圣火”从雅典传递到北京有多远?两地相隔八千里路,飞行长达七个小时。一株“奥运圣火”不仅要长途跋涉抵达祖国热土,更要面临飞机的强高压、狂风暴雨、冰川雪原,依旧保持不熄灭。为保持奥运圣火的纯洁性,火炬接力过程中,圣火不能混合其他火焰,这意味着“奥运圣火”传递难度非常高。

从希腊雅典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京冬奥会现场,奥运圣火不灭依靠的是科技手段,更体现了千百年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从丙烷火炬生产到冬奥火种灯、火种台等20余种周边配套设备的研发,“中山制造”成为这份中国式浪漫背后的“重要力量”。 

在大半年前, 为“奥运圣火”护航的重大任务,压在了一家中山企业合胜金属的肩上。

“这是一个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我们不仅要按时交付火种灯,而且必须保证火种的安全。”回想起半年前,企业承接这一重大挑战背后的艰辛,合胜金属总裁麦海湛激动了起来,满脸通红地说。

“火种灯研发要求非常高,原因在于它要比手持火炬维持燃烧的时间要更长。从雅典到北京,我们至少要保障它‘超长待机’15个小时,以维持火种不灭。” 合胜金属研究院院长易洪斌介绍道,“同时更要保障火种在高空飞行的安全性、便捷性。”

在冬奥会开幕式现场,一盏38厘米高的红色“火种灯”顶部,呈现飘带状,与冬奥火炬“飞扬”相互呼应。而灯芯处的一缕火种,对比“飞扬”火炬上的烈烈焰火,显得明亮而微小。

冬奥火种灯。 

火种的大小与一支小打火机的火苗大小相当。风轻轻一吹,就有熄灭的可能。

“火种灯的功率维持在30瓦左右,跟家用照明灯功率差不多。简单的数据背后,研发生产却实属不易。”易洪斌说。那么,在双层玻璃罩内,如何保障这缕小小的火苗遇到7级大风,暴雨级的天气、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火焰不晃动、不熄灭?如何确保灯体遇到意外水平倾侧,灯体不渗油、不泄露丙烷?

“从接到任务到交付订单,我们只有4个月的工期。留给我们的只有争分夺秒。”易洪斌说,

为保障在大风速下火焰不熄灭 ,火种灯内部采用了双层结构设计,在双层灯罩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通道,起到有效泄压的作用,强风实验中,火种仍纹丝不动。在火种灯侧面,易洪斌开设了一个火种窗,作为气体补充通道。这不仅让火焰充分燃烧,同时不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清洁、透亮。

冬奥火种灯。 

从一张设计图纸到一盏的“火种灯”,每一处细节都藏着“魔鬼”。

最终,这支来自中山的团队让火种灯在各类极端条件下,完全达到保持火苗亮度、高度、不熄灭等目标,并实现工业化量产,确保“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中山制造”的实力

易洪斌与“火炬”结缘,追溯到2001年,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香港东亚运动会到新加坡亚洲青年运动会,火炬、火种灯和火种台等系列产品都有易洪斌的身影。

“这是我参与过的制造难度最高,周期最短、但效果最好看的火炬系列器材项目。” 易洪斌感慨道,正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时间刚性特别强,而且对火种灯设计美感要求也非常高,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让它既不灭,又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这其中,有挑战、有压力,这一切我们在4个月实现了突破!“易洪斌说。

短短4个月,参与丙烷火炬、火种灯、火种台等20余种周边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这背后不仅体现了一支团队的奥运精神,更体现了中山制造的魅力。

冬奥会的丙烷火炬。

作为此次火种灯的生产制造方,合胜金属却稳稳地承接住了这项重大任务。

追溯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在燃气具行业的制造实力。这家企业创立于1983年,近四十年来,通过积极整合配套产业,合胜厨电集团已拥有7家企业,实现燃气具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布局。“4个月研发制造出20多款火炬系列产品,这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提升的产品创新能力。” 麦海湛说。

据悉,2021年,合胜厨电集团第三次复评为“中国燃气用具燃气系统制造基地”。超1亿套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燃气用具核心零部件、超1000万套的燃气具厨电整机产品销往全球。2021年,合胜厨电集团总销售额达27.8亿元,总纳税额1.05亿元。

(原标题《让冬奥会火种“永不熄灭”,中山制造做到了》)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