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峰时局 | 顺德再起跑,为何一定得?
佛山日报
2022-01-06 09:57

观察中国县域发展,南方的顺德是极佳的窗口和范本。

这几天,顺德“金句”再次在各类媒介平台刷屏。顺德的荣光,是有传统的。

建制500多年,历史上顺德书写过“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广东银行”等诸多辉煌。改革开放以来,顺德更是一马当先,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市辖区中率先突破万亿大关,“顺德经验”“顺德模式”享誉全国。

先行者有先行者所面临的挑战、更有其担当。1月5日闭幕的顺德区“两会”及一两个月前召开的区党代会、区“两会”,明确分析顺德所面临的大势和挑战,“时代之问”发人深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这次的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3个“过河卒”展现到中流击水的勇气,10个“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凸显一往无前之决心,加快实施30项重点工作,开创10个工作新局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顺德自我加压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是顺德的选择,更是顺德的新起点、再起跑。过去大家说,“得唔得,都要返顺德”。现如今大家说,“喺顺德、真係得”“嚟顺德,一定得”。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经验,最关键的一条是坚守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

40多年前,在家庭小作坊的敲敲打打中,顺德踏上工业化之路,踏平坎坷成大道,铸就“顺德制造”之不凡成就。

光荣写在前行的足迹、奋斗的岁月里。

如今,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如火如荼,全国各地尤其是发达地区争先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顺德,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出“顺德如何从‘两家一花’等传统产业中催生新经济、开辟新赛道?” 之问。

当然,顺德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工业立区、科技强区。

工业立区,是顺德的最大实际;科技强区,是走向未来的最强抓手。背后所指,是“制造业是立区之本,科技创新是动力之源”。

观察发现,此次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创的10个新局面中,其中3个有关经济高质量发展,足见其分量之重。

这三大方面,分别涉及营商环境如何打造、优质产业资源如何集聚、产业动能如何转换。每一方面,顺德均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落实措施及目标。而“打造顺心顺意营商环境”“喺顺德、真係得”“嚟顺德,一定得”“像对待亲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等金句正是出自这几大篇章。

陆建华喜欢研究产业发展。作为顺德区人大代表、大良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广东高力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沉浸在制造业岁月已久。对顺德产业发展,他有自己的见解。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陆建华现场念起这句诗,建议顺德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扶持力度。要加大对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扶持,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让这些企业在细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一棵青松不是生态,山上有青松,山下又有花,这才叫和谐和生态。”

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美的供图

培育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两手抓;本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构成顺德产业生态。上述三点,是顺德区人大代表、佛山豪德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敬盛对顺德产业发展的观察和建议。

看到报告中“像对待亲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这句话,刘敬盛既感动、也感到正常,“顺德民营经济发达,是在顺德这片沃土上发展起来的。”来到顺德创业20多年的他,对顺德怀有深情,“期待顺德发展好已有的优势产业,也就是做强长板;培育、引进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就是补齐短板。”

近期调研走访了100多家本地家具企业后,顺德区人大代表、广东省鸿源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泉有了这样的新看法、新思考——龙江拥有一批优质的家具企业,但还要进一步提升设计引领能力。要把更多的原创设计植入到龙江家具产业中,让龙江家具小镇能跟意大利的家具小镇媲美。同时,建议龙江高标准打造325国道沿线这条“家具大道”,使其成为亮丽名片。

工业闻名的顺德如何城市能级再跃升?

“建设一城山水一城春的水韵凤城!”这是顺德2022年的目标,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高品质城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怎么做?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写好以水美城、以水兴城这篇大文章,从而活水绕城、清水润城,是顺德选择的路径。

这是基于顺德的现实情况来考量。千百年来,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顺德依水而生,因水而盛,域内大小河涌近1000条,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2.6%,河涌交错、鱼塘密布、水网纵横是顺德生生不息的根脉,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肥沃的土地与纵横的江河,带来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了顺德人的创造精神和商业才干,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多个第一 :制造了第一台国产柴油机、第一台国产炮艇,改良了第一台机器缫丝机……

然而,城市建设品质的短板,日益成为顺德新一轮发展的掣肘。直面问题,顺德把要走在前列的领域选择了城乡品质,选择了“以水兴城”。

这其中的逻辑是什么?2022年的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顺德因水而得,依水而生,治水就是美城、就是聚才、就是兴产。

一城山水一城春。顺德正全面以水美城、以水兴城。通讯员李朝乐摄

接下来,顺德将有系列“动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和深化“双中心、多组团”空间格局,对标一流建设现代活力城市,让更多人在这里遇见顺德、读懂顺德、爱上顺德。坚持城市建设品质导向,以一流的审美力、鉴赏力,把城市作为艺术品精雕细琢。

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依托“水”,将顺德打造成为人心向往之的城市,这样的宏伟目标引起了大家的思考。顺德区人大代表、广东顺博创意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兆恒认为,顺德将“以水为脉”开展城市重塑,可加大力度提升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交通一张网,加强“断头路”“肥瘦路”治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河涌的整治,深度挖掘自然人文风光内涵,不断擦亮文旅品牌,吸引国内外人才遇见顺德、爱上顺德、留在顺德。

开创岭南水乡建设新局面,顺德十大镇街全力以赴。顺德区人大代表、容桂街道办事处主任欧胜军表示,容桂持续通过摸清底数、全域分区、修复管网、全面纳污、扩容增效、清岸美岸、文化交融等措施推进治水工作,继续打造数个标杆式清岸美岸试点,推进42公里环岛生态“翡翠链”建设,打造公园容桂。

满城皆绿、四季有花,这也是顺德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的“重头戏”。顺德区人大代表、容桂街道振华社区居委会主任关志伟表示,当前社区也在探索城市管理问题”奖惩梳管“机制,营造城市管理领域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氛围,鼓励市民对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随手拍、随手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病有良医,学有优教”,不仅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是民之所系,民心所向。将其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顺德发展一流教育卫生的决心不言而喻。

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医疗水平是绕不开的检验石。近年来,“养老”一词频频出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银发浪潮”来袭,老年人口的健康既是每个家庭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城市卫生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顺德提出探索医疗系统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打造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顺德区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院长郑华婴认为,医养结合主要是突出“医”的问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支持(医疗服务),例如老年医学科、卒中后的康复专业、神经内科专业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等。”郑华婴坦言,顺德下阶段目标应着重于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内涵的质量。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而依据去年公布的《佛山市顺德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顺德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31.96万人,占9.90%。郑华婴认为,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顺德安家就业,他们最关心的是“一老一小”的问题。顺德可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各镇街医疗服务高质量、均等化,让外来人才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以更好的状态融入顺德生活。

顺德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佛山日报记者覃征鹏摄

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顺德提出实施教育“好生态、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四好工程”。顺德区人大代表、陈村镇青云中学校长宾灿华认为,顺德教育的发力点,首要的应该是教育人才。而教育人才至少包括三类,一类是引领整个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型人才,一类是主导学校办学方向的校长人才,还有一类就是教师人才。

如何培养好、用好这些教育人才?

“我们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引进招揽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区域内已有人才进行孵化。”宾灿华说。他认为,顺德应给予各类教育人才充足的发挥空间,提供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包括基础环境、硬件环境、教师待遇、福利配套等。“这些配套措施应与顺德的经济发展相匹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宾灿华还提出,除硬件环境之外,顺德还应为教育人才提供优质的软件环境,即能够让各类教育人才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体制下,发挥自己的专长与优势,寻找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和人生事业的意义。

除此之外,在顺德的教育布局中,“推进最美校园建设”一条引起热议。顺德区人大代表、乐从大墩初级中学德育副校长邓绮曼认为,“最美校园”中“智慧校园”建设一条至关重要。“把科技元素融入校园,就像是给孩子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邓绮曼表示,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进入学校能够让孩子更早地接触新鲜事物,另外一方面也能做到教学实践的实时互动。“一些课堂作业可以做到随堂批改,孩子们能通过互联网课堂将学习成效即时反馈给老师。”邓绮曼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科技资源进入顺德校园。

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顺德,一定得!

(原标题《顺峰时局 | 顺德再起跑,为何一定得? 》)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吴剑林审核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