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羊城 共探城市活力之源
广州日报
2021-12-05 11:03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12月3日,2021年度活力城市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寻找城市活力之源”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城市和企业等各界嘉宾,共同讲述中国城市的活力故事。

打造互联互通的城市功能模块 实现“积木式”发展

城市如何能够更低碳、更生态、更有可持续性,是城市面向未来的关键词。如何打造低碳城市?“已经存在的城市功能规划往往不是按照低碳需要做的,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布局。未来城市要重点打造可以互联互通的城市功能模块,实现‘积木式’发展。每座城市都要站在人与自然在城市中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奇帆从城市功能模块规划布局、能源结构、公共交通、产业结构等方面,通过视频分享了他对“双碳目标”约束下未来城市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思考。

黄奇帆表示,城市能源结构转向低碳化、无碳化,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络提高绿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建设城市无碳新热源。为城市寻找新的低碳、无碳热源,首先要增加电能在城市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尤其是增加绿电占比。希望经过十年的建设调整,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电能消耗可以占能源消耗的50%,而绿电比例也要接近30%。其次,用于城市供热、制冷的能源,比如成熟的地源热泵技术、低温核供热技术、太阳能供热技术等等,这些城市新热源的大量出现,也将为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在交通方面,黄奇帆提出,未来低碳的大型城市一定不是私家车为主体的交通模式,而是要建立更环保、低成本的轨道公共交通体系。除了大都市的地铁系统,空中或地面轨道交通占比将会增加。城市路网系统将会通过数字化实现车路协同,大大提升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对于城市间交通,随着高铁路网的完善,城际交通中高铁占比持续增加,高铁货运也将会快速发展,有利于从总体上降低交通产业的碳排放。

产业方面,黄奇帆建议,要在已经形成的城市基础上,通过发展创新型产业进行“围城造产”。每座城市都要立足城市特征、瞄准科技前沿,对自己拥有的基本生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建设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内外循环,创造大量基于新要素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增加居民口袋公园、绿地、水池等休闲场所

今年,多座城市将“活力”二字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城市的活力在哪里?

广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亚热带的气候、环境和山山水水以及长期的历史沉淀造就了今天非常有活力的广州。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提出,老城区的更新、提升,首先要传承历史城区的风貌,展现岭南传统街巷的肌理、历史文脉、人文内涵以及文化特色。要增强和提升街区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服务条件,改善社区的交通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增加居民公共空间,建设口袋公园、绿地、水池等休闲互动的场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何镜堂表示,文化是一个城市历史沉淀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表现出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素养,是城市外界形象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他还指出,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是体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作品,它像一条正在启航的文化之舟,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打造活力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与区域的联动是打造活力城市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联动既是城市对区域发挥引擎作用的过程,又是促进城市增进活力、进一步做实做强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通过视频分享了如何增强活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他概括了四个关键环节,即夯实基础、优化分工、搭建平台、强化帮扶,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思想借鉴和智力支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根据人口流动的规律分享了对活力城市的观察与思考。那些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都是充满活力的城市,他强调,城市活力根本靠的是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城市才有长久的活力,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环境、文化、服务是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对人的精细化态度与服务是城市活力的关键,要包容各类人群,回应年轻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小微处见真知,打造“全龄友好城市”。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

(原标题《专家学者齐聚羊城 共探城市活力之源》)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