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点亮孩子科学梦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袁仕联 文/图
2021-12-02 14:47

12月1日,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专题活动暨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院士面对面启动仪式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举行。

启动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副会长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吴硕贤,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谢先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焕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张大鹏,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绿色创新中心主任刘焕明教授等院士专家出席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朱超华,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晓湧,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并致辞。

唐海英致辞表示,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院士在科学普及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青少年科技报国之志,中国工程院从2010年就开始组织院士进校园活动,邀请院士走进大中小小学、科研院所与在座的学生、科技工作者交流,受到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的热烈欢迎。期待在本次活动中,在座的院士们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传播到校园,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科技强国之志。

刘焕明院士进校园与学生互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心向党、科学报国”。朱超华在致辞中表示,“我心向党 科学报国”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支撑,要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的信念,更要培养好青年这个砥柱之中流。希望同学们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坚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借此机会,真诚地希望各位院士、专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广东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朱超华说。

“院士专家的校园行通过院士们的身体力行来教育我们的年轻一代、未来一代‘我心向党、科学报国’的精神和志向,各级科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科学家之家,是院士之家。”林晓湧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的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活动,院士们不仅为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中青年科学素养培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园行也更好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接班人才。

启动仪式结束后,7位院士分别走进大湾区7所大、中、小学分享他们“与党和国家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勉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红色力量,共迎建党百年。

何镜堂院士: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

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主会场,何镜堂院士在现场以《与祖国同行 与时代同频——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为题,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发向现场师生传递爱国深情。何镜堂院士在演讲中以人生要有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练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过好人生每一关、成功的四个要素,为民族振兴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终身等五个方面谈了他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说:“勤奋、才能、人品、机遇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大舞台,机会人人平等,勤奋、才能、人品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

老一辈科学家彭士禄、黄旭华用一生践行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

既是科学家也是老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甘为“开荒牛”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主会场还邀请了彭士禄院士之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研究员彭洁女士为大家讲述其父彭士禄担任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任总设计师,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生来诠释彭士禄院士的爱国爱党深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也可以让血一滴一滴地流淌。”30年隐姓埋名、30年爱国深情,武汉广播电视台编导黄峻女士在主会场讲述了以其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用一生践行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精神。


学生向罗锡文院士要签名

锡文院士: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罗锡文教授来到东莞走进松山湖北区学校,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了饱含家国情怀和科学追求的讲座。

报告中,罗锡文院士以《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为主题,从理念设想、面临的困难、技术积累三方面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农村成长、选择扎根农业领域、立志实现无人农场的一路的奋斗和选择。罗锡文院士分享了一段自己发明的无人农机耕作的视频,将其中的定位技术、信号接收控制原理娓娓道来,动情之处分享了小时候母亲希望自己能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的激励。少有机会接触农业的孩子们被罗院士的技术和故事深深吸引,数度爆发长时间的掌声。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罗锡文院士满怀期待地告诫孩子们要勇于做出选择,趁早立志,一旦决定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同学们被院士力争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梦想所感动,现场掌声不断。

吴硕贤院士: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吴硕贤院士在东华高中简期颐校长等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并在接待室挥毫泼墨,纪念东华高中二十周年校庆,寄语师生“家国同梦,善美同行”,鼓励东华师生践行校训,涵养品德,为家国之梦共同奋斗。

吴硕贤院士以古人生活中的“鹿鸣”“曲院风荷”“杲杲出日”等现象为例,讲解了学术概念“声景学”“香景学”“光景学”;从《老子》《诗经》《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出发,向学生展示了传统文化对人居环境设计的启示。同时,他还借助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拓展学生眼界。吴院士鼓励同学们重视向传统学习,挖掘传统之精髓,做到古为今用;也要与时俱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到洋为中用。吴硕贤院士在讲解时,联系音乐、绘画、美学、古代园林等领域的知识,阐明城市建设应有的理念,让现场师生感受到了学术研究所必需的广博知识储备,开放研究思路,独特研究眼界。

吴硕贤院士做报告

刘焕彬院士:立志做大事 勤奋创未来

“再年轻70年 我也想在这读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则走进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向500多名在座师生讲述了自己从小立志、科学报告的成长历程以及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

他回顾自己从小立下大志,并通过勤奋和精深钻研,一步步创造人生价值的历程。在他看来,自己的成才经历可凝练为八个字——“贵在立志 成于勤奋”。他勉励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鹰的理想和牛的精神”。看着对面的初中学生,刘院士语重心长地说,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期,也是学习方法、兴趣特长等方面提升的阶段。同学们要不负盛世时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轻薄一张纸,蕴藏大能量。最后,刘焕彬院士从“特殊纸”在战斗机、坦克、潜水艇等国之重器的应用导入,向师生讲述了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科学知识,开阔师生视野,普及了科学知识。

张大鹏院士:长知识,增才干,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在东莞理工学院,张大鹏院士带领现场师生回顾了他人生的多个阶段,讲述了自己从国内到国外、又从香港到深圳的求学治学经历。并分别从“机遇”与“实力”、“兴趣”与“坚持”两组词来分享自己奋斗多年的感悟。他表示,机遇与实力密不可分,只有实力雄厚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紧紧抓住。而没有兴趣的人是干不好所从事的职业的,但在兴趣之外,要想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以此激励同学们在开展学习和研究时,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也要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事。

同时,张大鹏院士为观众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目前最新的三个研究方向: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一直以来,他和他的团队都坚持做学问要“顶天立地”,既要做高水平的、前沿的研究;又要面向实际,做能切实落地的应用。张大鹏院士寄语莞工学子们,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要不断追求突破,做出更好的创新成果,为中国科技创下新高度。

谢先德院士做报告

谢先德院士: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

“我心向党,科学报国!我心向党,科学报国!”在“茶菁”学子热烈的欢呼声中,谢先德院士来到了茶山中学会场。

“1969年9月23日,在亲眼看到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几个30来岁的年轻人豪情满怀,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和激动的泪花,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掌握的知识与祖国的需要真正融汇在一起了。”随后,谢先德院士结合自身在科研上取得的成就,为学生深刻诠释了“个人的努力与付出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瞬间点燃“茶菁”学子求知报国热情。

从研究“地下”到“外空”,在六十余载的科研历程中,谢先德院士始终不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人生信条。报告中,他还以切身体会“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有远见,要不怕不懂,看准了,就要早动手,早规划,早行动!”勉励学生“守初心、去实践,担使命、去创新,以三严的学风,做出一些在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上有影响的成果,为国家和国人争得荣誉!”师生们由衷地敬佩这位矢志不渝的“攀登者”,并深受启发、鼓舞。

刘焕明院士:以荷兰太阳城零碳小区为案例讨论我国碳中和之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绿色创新中心主任刘焕明教授走进香市中学,以个人成长和求学经历介绍了自己,“回顾自己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我由衷感到: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成功是需要奋斗的,进步是需要奉献的。”字字铿锵,让在场每个人都充分领略到一位院士的别样风采!

此外,刘焕明院士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碳中和的概念、碳中和成功的范例、碳中和的不足、我国碳中和的发展等方面向学子们讲解科学知识。他介绍,我国碳中和的关键是要做好建筑用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就是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国学子们!刘焕明院士的谆谆教导,勉励着香中学子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成为未来的“院士们”!

科技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中国强。院士湾区校园行是粤港澳院士峰会的必选动作,院士峰会的举办大大增强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据东莞教育局统计,院士峰会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届院士校园行活动,42位院士开展42场次院士进校园活动,累计受众人数达35000人,线上直播受众达110万人次。本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办公室的支持下,由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组委会主办,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承办,松山湖科技教育局、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协办。

(原标题《聚集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点亮孩子科学梦》)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袁仕联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