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走访+亲身体验,揭秘南海中小微企业“两化”转型密码
佛山日报
2021-11-25 10:35

现场回顾。/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制作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两化”转型)是佛山市力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南海,工业企业约有6.9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3400家。产业结构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中小微企业占比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比较薄弱;多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家务实但守成意识浓厚,“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现象比较突出;产业多而分散,有12个200亿以上产业集群。

南海区第十七届人代会提出,未来5年内南海财政投入500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壮大“两高四新”现代产业集群。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智能制造,中小微企业的“两化”转型成为南海产业创新的一大特色。

11月24日,南海区委宣传部组织多家媒体前往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兴精密”),调研该公司的型路径,揭秘中小企业如何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高楚慧正在介绍公司发展情况。/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创兴智能制造,赢数字化未来。”走近创兴精密办公楼,这样一句话格外亮眼。更亮眼的是,近6年来,创兴精密通过数字化升级改造,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工厂土地使用率提升50%,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

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谋篇布局?和许多中小企业一样,创兴精密曾一度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混乱、成本模糊等定制行业痛点,产值总是很难突破瓶颈。“没有创新就没有更好的出路。”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表示,2015年,创兴精密尝试战略转型升级,每年研发投入占比6%左右,重点布局数字工厂建设,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

创兴精密生产车间内。/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高显明正在向记者介绍相关设备。/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而创新就需要人才支撑,为此,创兴精密专门聘请了一批科研人才,为公司“两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成功自主研发出“企帅大数据管理系统”,这也使得创兴精密的生产信息、设备信息、物料信息等均实现数字化。“以往每台机器至少需要4人进行操作,数字化之后只需要两人负责。”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显明表示,每台机器的开机时间、运行次数、完工数量等信息都会实时同步到创兴数字工厂中控大屏,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智能设备正在自主搬运物料。/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工人正在操作设备。/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摄

后来,为了留住人才,创兴精密还专门成了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创兴精密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

如果说人才和技术是中小企业“两化”转型的外在支撑,那么企业的战略定位则是转型的内生动力。“公司的领导层一定要有创新的决心和魄力。”高楚慧表示,在转型过程中,创兴精密面临着诸多内部阻力,如何转?是否有效?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这个时候既需要明确战略定位,看到“两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需要上下一心,一条“转型路”走到底。

创兴精密选对了,也做好了,它将带动其他中小微企业积极推进转型工作。在南海,像这样的中小微企业还有很多,为了激发他们的转型热情,今年10月,《关于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两份配套文件的说明》在南海区政府网站上线,南海将按照承接市级政策、突出本地特点、延伸政策覆盖的思路施策,精确瞄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痛点,创新提出打造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对中小微企业按照项目投入总额的50%、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给予扶持。同时还将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按照诊断费用的7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诊断奖补金额不高于20万元。据了解,预计未来三年,南海将投入65亿元用于推动制造业“两化”转型。

转型既是大势所趋,更是现实所需。相信在诚意满满的政策加持下,必将搅活南海产业创新的一池春水。

文字 | 佛山日报记者周传勇 通讯员黄礼珍

(原标题《现场走访+亲身体验,揭秘南海中小微企业“两化”转型密码》)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