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听名专家名校长纵论“双减”
广州日报
2021-11-13 19:14

“双减”政策落地已过百日,如何真正减负提质,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消除家长焦虑?11月13日,由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校长论坛在广报中心举行。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多位名专家、知名校长齐聚一堂,为推进“双减”建言献策,分享经验做法。

打好持久战,做好“减、“加”、“引”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学明表示,广州作为全国推进“双减”工作试点城市之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双减”是一场持久战, 要在“减”上真探索:学生作业减量提质增效,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从作业检查走向作业监控,“教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发挥考试指挥棒导向作用, “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让真搞课改、真正实施“双减”的学校、教师带出来的学生考得更好。完善绿色评价机制,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现性评价,充分发挥成长档案袋的评价功能,把综合素质评定做细、做实,让综合素质评定在中招升学中真起作用。

要在“加”上真发力:关注“课程、课堂、课后”。强化课程设计和课堂主阵地。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在加强教师教法指导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学会学习,增加韧劲,从关注孩子一时转变为关注孩子一世。强化课后服务效果。遵循公益普惠原则,积极探索优化校外优质资源引进机制,有效实施课后服务各项育人活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要在“引”字上真用功:借助《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东风,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让家长教育理性回归,把学校学习作为孩子“主食、正餐”,参加社会学科培训只是“偶尔的加餐”,注重孩子的快乐、幸福及全面发展。引导父母关注陪伴孩子质量,教会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艺术沟通;丰富家庭生活,提升孩子在家幸福指数。

嘉宾分享

吴颖民:减负、提质、增效,三者相辅相成

“‘超负’是老大难,‘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想要有效减负,就必须找准根源,综合治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在主题发言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名誉校长吴颖民表示,学生过重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干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妨碍了五育并举落地,削弱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双减”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减轻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在吴颖民看来,减负是基础教育转型升级的长期任务,提质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永恒主题,增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设计,在改善供给、强化管理、引导需求几方面下功夫,各负其责,全面推进,方能达成预期成效。“减负是一个机遇,很多学校如果还沉浸在过去那种所谓的提高质量的套路当中,整个生态就无法改变。”吴颖民表示,要从老套路转到新套路,用创新方式提高质量,从优化课程的设计,到优化课堂教学,到优化学校的评价,优化队伍的培养,这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杨晓霞:过度“鸡娃”或导致孩子“躺平”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主任、教授杨晓霞提出,“双减”已经做了减法,但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

做好“加法”,杨晓霞建议可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增加内容。比如,增加德育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从事志愿活动,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比如,增加体育,课余时间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所谓“乘法”,是指要关注作业效能,提高作业质量,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与作业方式,尤其要大量减少记忆性、机械性、重复性、应试性作业的比重。

至于“除法”,杨晓霞指出,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把教育窄化智育、把智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对于孩子的价值取向、情感发展等方面关心得不够。“双减”政策实施的意义在于把大家从狭隘的观念当中拉出来,重新审视教育对于一个人发展的意义、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因此,需要做除法,去除工具人的思维、去除功利教育的思维。

“教育内卷、过度鸡娃只能让学生未老先衰,甚至 ‘躺平’。”杨晓霞说,有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玩命学、身心疲惫,到大学拼命玩、没有后劲,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希望看到的。“给孩子留下疯玩的时间、发呆的时间、读闲书的时间、无所事事的时间、满足兴趣爱好的时间、欣赏春花秋月的时间。这样的学生才有后劲,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教育内卷、过度鸡娃只能让学生未老先衰,甚至 ‘躺平’。”杨晓霞说。

方晓波:优化作业设计注意“四个不”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广州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方晓波重点谈到了广州在优化作业设计上的考虑。

对于优化作业设计的简单标准,方晓波提出了“四个不”。他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了9.83秒为例说明,苏炳添每天练习的时候,如果每次都是跑100米,那就永远跑不到9.83秒。需要进行分项训练,弹跳训练等等。同理,作业不是考试题,而是一个练习的过程。他还认为,作业不是终结器,是有弹性和有温度的,不是固化的,好的作业一定是分层进阶的。作业不是“超纲术”,学生面对大量的考试题,到了晚上12点一直做不完,效果肯定不好,所以作业必须做到点、面、域分解。作业不是“纸上兵”,是有情景设计的,要解决问题。

方晓波介绍,广州实验教育集团许多分校都在率先开展相关作业实验,包括项目式作业设计、周三无作业日、一题多效,争取做出表率、验出效果。从现有的实践看,他得到的启示是:作业设计一定要追求学习全链条,追求导向知识深度,追求导向探究知识冰山全景,追求导向自我生命探知。“‘双减’进行时,优化课堂永远在路上。”他说。

刘良华:培养孩子三个“自”

面对“双减”后部分家长的困惑,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良华表示,要治标也要治本。对此,他提出了三个“自”,即培养孩子自信、自学、自食其力。

如何培养三个“自”?首先是让孩子在兴趣爱好中找到自信。“业余爱好是学习的后花园和润滑剂。”刘良华说。其次,基于“学思行”的理念,老师先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同时把试错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课堂回音。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不要只说‘很好请坐’,而要给予真诚点评,证明老师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自食其力的重点则在于引导孩子运动、劳动,生活能自理。

“先让孩子自信、有尊严,再让孩子学会自学,再到生活中能够自食其力,如此一来,孩子已足够强大。”刘良华说。在他看来,家长、老师要把研究孩子当作第一责任,争做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是一个‘学’,叫‘教育学’,这是一个专业,让我们一起来做专业的事情。”

程惠云:家庭应给孩子提供温暖、放松、安全、积极的生活环境

“双减”后,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作业量减少,也没有测验,很担心期末测试像“开盲盒”。对此,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说,家长的这种焦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因为大家都面临如何培养面向未来接班人的问题。

但她认为,要用教育本质规律去建构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体系。“从家庭来方面来说,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放松、安全、积极的生活环境,这是家庭最大的功能。从学校方面来说,要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另一方面,作为一所今年9月才开学的新学校,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也在尽力减轻老师负担。一方面,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研究书院,凡是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都由书院组织力量一起研究;另一方面,学校设置了校长接待日和校长邮箱,家长有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反馈,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

丁之境:让不同禀赋的孩子最大化发展

在圆桌会环节,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校长丁之境谈及“分层教育”,介绍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的做法是依据每名孩子的自身特点,还有他们的发展需求,给他们提供最大化发展的机会。“我们认为这才是教育公平的实质。我们的老师一直在不断探索,怎样给不同禀赋的孩子提供一个最大化发展的教育模式。”丁之境说。

在他看来,学习任务可以跟随学生的差异,进行自然分化,再引导孩子根据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具体实施这些设想时,省实荔湾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他表示,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提出“生长教育”,就是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在学校得到很好的的滋养,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成为非常积极向上的生命,走向优秀和卓越。

彭娅:成长有留白进步更明显

面对“双减”,不少家长担心书面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下降,对此,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分享了教育小故事:

前两天,一位家长高兴地告诉彭娅,孩子在双减后成绩提高了。少了过重的校外培训机构负担和过多的作业负担后,孩子成长有了留白的空间和更多思考的时间。因为不提前学,每天回到学校,学到的知识都是新的,兴趣就非常浓厚,自主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的收获反而更大,学习习惯也变得更好。

今年暑假,有两个家长关于给孩子报补习班发生了争执,让彭娅来做评判。她告诉家长:“素质类的可以报的,学科类的重复性学习的不建议报,因为学校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上已经发大招了。”彭娅介绍,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导处都给每老师买很多练习册,让老师广泛阅读参考资料,在脑海中形成题库,进而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课堂效率就会非常高。同时,通过集体备课,突破重难点,实现课堂的精准高效,也让年轻老师得到更快的成长。

柯中明:  科学地“减”,刻苦地学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柯中明介绍,面对“双减”,学校有三个“小招”:周四设立“无作业日”;提倡孩子回家后要做半小时的亲子阅读、半小时的家务劳动、半小时的亲子交流;提倡孩子专注一项技能训练。

“我们为学生减去重复、无效、反成长规律的负担,但合理的负担不能减。”柯中明表示,“双减”后,学校已为作业做了减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减负的“减”是科学的“减”,合理的学习负担,有助于让学生保持刻苦学习的态度。

“家长、老师要致力于把孩子的学习负担变为学习动力,变为学习使命,变为成长目标。”柯中明指明了“变”的路径,即学生喜欢做的,就不是负担。他表示,只懂“刷题”的学生,到了社会也不见得有成长的舞台。家长、老师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将来孩子的成长空间也越大。

何庆辉:不要关注孩子一时的成绩,要关注一生的发展

“一些家长担心不去补习,孩子会吃亏。我看不是吃亏,而是大赢,赢得孩子的未来。”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何庆辉说。

“课外补习与成绩有什么关系?有研究显示,对于不少孩子来说,补习越多,学习成绩反而呈下降趋势。同时,学生学业负担感受很重的话,会增加孩子的心理消极体验。如果学生学业负担感受不重,适当参加补习,才是有效果的。”

他指出,孩子既要在课外补习,又要学习校内知识,学习就会备感压力。有报告显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逐次增加。“这些应该让家长有所触动——不要关注一时的成绩,要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

何庆辉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刚出生时缺氧被诊断为脑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放低到“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从未带孩子补习,孩子因此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孩子到中学时成绩稳步上升,最后考进了一所211高校,并在大学里进一步发展了学习研究的兴趣,获得多项大奖。何庆辉说,希望这个案例可以启发家长,多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

(原标题《老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听名专家名校长纵论“双减”》)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