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长安镇:“红色引擎”带动乡村振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长安宣 文/图
2021-11-02 08:59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头雁”队伍、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强化“党建+”模式,党组织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攻克基层党建的痛点难点,党建阵地和服务实现全覆盖……近年来,东莞市长安镇切实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强大的“红色引擎”赋能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人心齐”的蝶变之路。

抓党建促振兴

绘就乡村发展的“新蓝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了解到,长安镇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13个社区党工委调整为党委,建成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制定抓党建责任清单、村级微权清单,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坚决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社区书记及分管农村工作的基层领导亲自抓实乡村振兴战略。

长安还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优配强141名社区“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进一步优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全域项目化”为抓手,筛选24个重点项目形成镇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坚持党建引领总抓手,着力强化“党建+”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长安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盘活村级土地要素,以项目建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党员干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积极解释政策、做通群众工作,共完成TOD省市合作用地1872.6亩地的民主表决程序,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长安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文化领域的模范先锋作用,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路线,打造“莲花山下”文旅品牌,将文旅融合的服务空间扩展延伸至农村基层,整体形成1+N全域全景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与此同时,长安还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举全镇之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优于Ⅳ类水。12个社区完成“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洁净城市”“厕所革命”等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脏乱差”现象大幅减少,实现了乡村旧貌换新颜。

“以前茅洲河臭不可闻,现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每天能看到白鹭飞,鱼儿跳,它们不怕我们,我们也不会去伤害它们。”市民蒋腊梅来长安已经有20多年时间,她说,如今的茅洲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自己经常把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表达赞美之情。

办实事惠民生

架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近年来,长安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原来办个事,要上上下下、好几个办公室来回跑,现在好了,都集中在一个办事大厅办理,不仅干部服务态度好了,而且工作效率高多了,市民来办事也更方便了!”到锦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事的市民孙女士表示,在社区里有了综合收件服务,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整个中心的其他业务事项,实现了“一窗通办”,办理业务更加方便了。这是长安全力深化“一门、一网、一窗、一次”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长安正大力推进党委领导、村级组织为主、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深化“一门、一网、一窗、一次”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将1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统一管理。推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形成“1中心13工作站”法律服务模式。发动党员干部群众组建750人网格管理员队伍和“平安使者”队伍,居民自发参与平安巡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秉承初心,长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240项,解决民生问题58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原标题《东莞市长安镇:“红色引擎”带动乡村振兴》)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长安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