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约33万吨
广州日报
2021-10-22 23:41

广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捷报频传!10月22日,广州市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成果,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垃圾分类全链条科学管理成效显著

据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全链条科学管理。在前端分类投放上,对全市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整体优化提升,按照“建设精致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心化”标准,高标准建设星级垃圾分类投放点1500个;在中端分类收运上,加快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新建、升级改造垃圾压缩站20座、垃圾收集站(房)120座,配置分类收运车辆3500余台、分类运输线路1480余条。在末端分类处理上,五座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点火试烧垃圾,广州正式迈入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新阶段。在资源回收利用上,市、区已建成智能化网点320座,天河区员村新村、长兴科技文化广场和越秀区起义路等“两网融合”网点被打造成典型示范,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重点行业分类和源头减量33万吨

教育、医疗、酒店、快递、物业等12个重点行业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推行低碳办公,市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启动对商场等重点领域禁限塑专项执法检查,市卫生健康委建立每月跟踪督办机制深入推动医疗机构源头减量,省军区保障局加快推进驻穗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今年以来,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约33万吨,党政机关减少办公用纸405万张,邮政快递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98.95%以上。

垃圾分类“回头看”优化3160余个投放点

以改善垃圾分类投放环境为切入点,在全市组织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共排查垃圾投放点1.65万个,对3160余个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的投放点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回头看”期间,市人大积极履行监督职能,组织专项检查,有力推动“回头看”工作见实效。

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以打造花都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为重点,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回头看”,推动建设200条垃圾分类样板村,全市1057条行政村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分类收集运输全覆盖,建成花都区竹洞村、从化区西塘村、增城区瓜岭村等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村。

打造44条垃圾分类特色示范线路

按照以点串线、以线扩面的工作思路,坚持特色引领、示范带动,围绕垃圾分类投放处理、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智能化管理、宣传动员、科普教育等内容,全力推动打造44条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线路,已建成越秀区广九线、黄埔区黄陂新村线、番禺区大龙线、从化区西和村线等一批特色示范线路,成为展示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4万余场。

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等宣传活动24万余场,累计入户宣传1070万次。基层党组织带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服务122万人次。开展“送课到街镇,服务到基层”教育培训近6500场,培训28万余人。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按照“全链条提升、 全方位覆盖、 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上新水平,法规制度日趋完善,分类体系更加健全,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垃圾分类成效明显,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格局。但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分类模式不够优化、居民分类投放意识还不到位等问题。

下一阶段,广州将主要采取八项举措,全力构建垃圾分类新发展格局:

一是持续提升投放环境。进一步巩固拓展“回头看”成果,着力加强垃圾投放点日常保洁管养,严格落实作业标准、规范和要求,确保每一个投放点有人盯、有人管、管到位,保持投放环境的干净整洁。

二是全面规范收运秩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严格实施“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桶车一色”,进一步优化收运时间和线路,配齐配足分类收运车辆,严禁“混收混运”。

三是推进“两网融合”建设。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现有环卫设施等资源,加大“两网融合”网点建设力度,补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缺口。对已建成网点进行全面检视,理顺管理运行机制,打通“环卫网”和“回收网”堵点,构建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两网融合”机制。

四是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统筹规划建设大中型生活垃圾压缩站,规范垃圾临时收集点(吊装点)作业管理。按照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启动资源化利用基地(园区)规划选址工作,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五是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制机制,抓好基础设施配置,提升收运处置能力,完善资源回收系统,突出厨余垃圾不出村特色,进一步夯实“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体系。

六是强化考核执法监督。严格实施垃圾分类考核制度,以考促改、以考促进,全面压实责任。加强第三方评估,把问题发现在苗头、解决在萌芽,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不履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不分类投放、随意丢弃垃圾、混收混运等行为,树立法治权威。

七是推动分类习惯养成。紧紧围绕“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群众习惯养成”目标,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策划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实施“小手拉大手”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八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坚持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向信息化要管理方法、手段和效能,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原标题《广州重点行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约33万吨》)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