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疗法”起效,惠州西湖水中生态链恢复
南方都市报记者 黄海林
2021-10-22 21:39

惠州西湖优美的水生态引来野生黑天鹅等鸟类栖息。

要压紧压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加大西湖周边排污口整治力度,落实好雨污分流等相关工作,从源头治理好污染源。  ——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新任惠州西湖市级湖长林飞鸣带队巡查西湖时表示。

湖水清澈见底,湖面睡莲婀娜多姿,水中茂密的水草随着水波摇曳,一群群鱼儿悠然穿行水草间,优美的生态引来野生黑天鹅等大量候鸟繁衍生息……醉人的惠州西湖美景,吸引一群群人携“长枪短炮”前来拍摄。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前,惠州西湖水质曾因富营养化呈黑臭状态,生态系统趋于严重退化,死鱼现象频发,高等水生植物基本消失。如今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的成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内、国际湖沼学界近几年多次在惠州西湖召开现场研讨会,交流湖泊污水治理经验。近日,《惠州西湖水质生态净化科普教育》获评2021年惠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之一。

截污、清淤、引清三管齐下

惠州西湖是广东省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永久性淡水湖泊之一,由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大小不等的五个子湖组成,水域面积1.467平方公里。

据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湖原来有横槎水、水帘水、新村水三大水源,后由于经济发展,三大水源要么断流要么绕道。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湖水域主要靠集雨,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工业、医院、学校和住宅排放废水,水质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惠州开始有计划地整治西湖,改造湖区景观,截污、清淤、引清三管齐下改善水质,但由于西湖水体生态环境已遭破坏,难以自我恢复。西湖湖岸植被覆盖率一度接近零,主要以藻类等浮游植物为主,透明度低,且缺乏水生高等植物、肉食性鱼类等重要环节。据监测,当时西湖的5个子湖基本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菱湖最严重,水质处于黑臭状态。“西湖周边的地表径流水汇入、鸟粪、清淤未完成等都会影响水质。”惠州市西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刘正文教授调研后认为,实施截污工程,切断点源污染,是改善西湖水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西湖的水环境问题,仅靠切断点源污染是不能彻底解决的,还必须控制外源污染,增强西湖水的自净能力,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西湖水质的富营养化问题。

惠州西湖湖水清澈,水草丰茂。

“水清、草茂、鱼游”充满生机

南都记者获悉,一个由中科院、暨南大学、国际湖沼学会水生态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从2004年起就在惠州西湖研究水质改善方法。他们成立了惠州西湖生态修复研究所,每个季度都对西湖各个湖区进行采样监测,通过种植水草、放养底栖动物和鱼类、生物培育和养护等“纯中医疗法”,恢复水中生态链,达到水清湖美的效果。

2004年,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与合作单位将生态修复的概念引入西湖治理,在加强环湖治理、增大清水补给的基础上,将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种植水生高等植物,结合鱼类、底栖动物调控,逐步恢复西湖的生态系统。技术人员首先选取元妙观前、西湖宾馆旁一块水面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西湖北平湖湖体为示范区,采取“纯中医疗法”进行生态修复。

2007年5月,惠州启动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南南湖生态修复中试工程,在一年内完成鱼类群落结构调控、底栖动物放养、岸带改造工程、沉水植物工程以及调整维护等。

2015年12月,启动了南丰湖生态修复工程。水面面积约15万平方米,平均水深约2米。

从2004年至今,惠州西湖已经完成三处湖区生态修复,修复湖区面积28万平方米。

数据显示,经生态修复后的西湖水体透明度,由修复前的小于35厘米提高至100厘米以上,湖水清澈见底,多种污染物指标均显著下降。环境监测单位不定期对生态修复湖区水质进行例行监测,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水体达到了3.6米清澈见底的良好效果。“这些指标在全国城市水体治理中也实属罕见。”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三个湖区进行的生态修复和水质自净试验,均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了“水清、草茂、鱼游”充满生机的水生生态系统。

修复治理已取得30多项专利技术

记者日前来到惠州西湖南湖的生态修复示范区,看到示范区内湖水清澈,不时有鱼儿穿梭其间。而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前,南湖中沉水植物覆盖度几乎为零,岸带仅有少量池杉、陆生植物,死鱼现象频发。

“目前,南湖示范区内多种污染物指标均显著下降,水质净化效果良好,已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景观娱乐用水B类标准,与示范区外的西湖主体水质形成了鲜明对比。”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惠州西湖既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城市的绿肺,经过多年实践和各种自然条件的检验说明,西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中试工程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说是国内外城市湖泊生态修复成功的典范。

“近年来对西湖生态修复治理和维护实践中,公司已取得了30多项专利技术。”惠州西湖修复工程的技术实施方——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东升称,该企业在对湖水日常监测管理、青苔控制、福寿螺控制、应急污染控制、自动水草收割技术、自动湖面垃圾清理船等各项技术上均有突破性的研发成果。

“北南湖的油罂口排污泄洪口,是西湖水质改善的大难题。”据齐东升介绍,因为历史原因,惠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油罂口正处在排污管的瓶颈位置,每到雨季,必须通过这里泄洪,以避免内涝,雨水和着污水直排入湖。目前,他们正在开展沉水植物耐污、耐冲击及泄洪排涝对水生态系统影响评估试验。

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的成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内、国际湖沼学界近几年多次在惠州西湖召开现场研讨会,交流湖泊污水治理经验。“我们每年接待组团观摩、考察学习惠州西湖治水的国内外团体不低于50批,惠州西湖水质生态净化科普教育项目已经成为惠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窗口。”齐东升说。

多种鸟类组成惠州西湖萌宠群

“包括野生黑天鹅、鸊鷉等多种野生鸟类在西湖的生活情况及西湖水环境变好的喜事,被市民游客们广为关注。”齐东升说,这几年除了鸊鷉,还有红冠水鸡、红嘴蓝鹊等鸟类在水草中筑巢,被摄影爱好者拍到,它们与西湖最常见的鸟类白鹭、白头鹎等一起组成了惠州西湖的萌宠群。

“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更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多种鸟类栖息在惠州西湖,也从侧面反映出惠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适合鸟类居住。”南都记者获悉,这些年来,惠州大力推进西湖水生态保护,提高惠州西湖水体生态自净能力。政府还专门通过立法保护惠州西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守护惠州西湖天际线。

今年9月,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新任惠州西湖市级湖长林飞鸣带队巡查西湖,来到惠州西湖之北南湖,察看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北南湖(油罂口)生态系统耐污试验项目,详细了解西湖水质提升工程进展。目前,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西湖引清工程(二期)等多个项目正按计划逐步实施。林飞鸣表示,要压紧压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加大西湖周边排污口整治力度,落实好雨污分流等相关工作,从源头治理好污染源。

(原标题《“纯中医疗法”起效,惠州西湖水中生态链恢复》)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