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原创侨批舞剧《侨批·家国》是怎样炼成的?以“情”动人 用“舞”创新来源
江门日报 记者 黎禹君 实习生 杨诗华 杨煜 通讯员 江轩/文 记者 郭永乐 张浩洋 /图
2021-10-13 21: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剧中梁颖帮衬家里的竹编产业,为生活忙碌着。

梁颖用华侨华人捐款办起学校培养人才。图为梁颖在给学生上课。

男女主角展现动人舞姿。

华侨华人为祖国募捐善款。

首演结束后,主创团队集体谢幕。

10月10日晚,江门原创侨批舞剧《侨批·家国》成功首演,各界观众和媒体反响热烈。10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该剧:聚焦华侨精神,用舞蹈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名片。至此,舞剧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导、南方歌舞团编导张瑀航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

欣慰的背后,是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策划和高位统筹,以及舞剧主创团队的辛勤付出。

A 侨批赋予创作灵感

侨批是一种信件、汇款单合一的邮政传递载体。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现存最早的侨批也出自江门。

今年年初,在我市安排下,张瑀航带着主创团队来到我市采风,通过参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开平市、台山市等,深入了解侨批及其背后的五邑华侨华人历史。

“此次采风,我们团队被华侨华人身处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深深触动。”张瑀航认为,侨批既是五邑大地留存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又是海内外华侨华人沟通交流的情感纽带,“希望用舞剧的形式讲好侨批故事,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把侨批故事讲细讲好讲生动。”

和以往不同,此次江门之行,舞剧编剧杨渡歌深入江门城市肌理,狠狠地“恶补”了一把侨批知识。侨批背后所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情感,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这种感情有矛盾、有张力,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可以做深度剖析。”他下定决心,希望通过讲好“侨批故事”来讲好“侨乡故事”。

采风结束后,江门市委宣传部与创作人员深入讨论,决定以一批华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再现一段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交织的故事和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切身感受,深刻体会五邑先侨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报效家国的精神和力量。

“司徒美堂、陈锦棠等侨胞的故事,都是我开展编剧工作的灵感来源。其中有一封跨越50年的侨批,直接击中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可以拉长舞剧的时间跨度,从而构建剧情中的‘奇观’。”杨渡歌说道。

说干就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10余次修改后,《侨批·家国》剧本完成初步创作。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排演中,主创团队不断调整完善舞美、音乐等,进行二度创作,剧本又更新了20多个版本,力求精益求精。

B 走心源于千锤百炼

连日来,演出团队不断完善表演细节,力求呈现最佳效果。演员们纷纷表示,在一次次排练表演中,他们越来越深刻地感悟侨批的精神内涵,力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舞出五邑先侨的家国情怀。

“我们台前幕后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非常努力地去完成这部作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起来完成这样一个项目,令人十分难忘。”男主角黄齐家扮演者、广州芭蕾舞团演员吴泽回忆说,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编舞,编完舞之后还要和音乐,如此循环往复。

时间紧,任务重。女主角梁颖扮演者、广州芭蕾舞团演员欧嘉媛回忆,当她第一次看到剧本、得知要在一个月后进行首演时,内心有些没底。“因为这是原创的剧本,所有舞蹈动作都要从零开始。”为此,演员们抓紧一切时间加紧练习,排演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

演员们还表示,这部舞剧是“世界记忆遗产”与舞蹈艺术的创新融合,表达了舞蹈之城对华侨精神的崇高致敬,希望用心用情舞出五邑先侨的家国情怀。

“江门是‘中国舞蹈之城’,用舞剧来表现先侨的家国情怀,这既是一种精神传承,也是一种敬意表达。我们反复琢磨人物的处境和性格,感受华侨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女二号方心扮演者黄雪桐说,“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突破自己,让情绪表达更加饱满。”

该舞剧以侨批为串联载体,演员们都认为,侨批始于钱银,归于信义,体现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在演绎过程中,被侨批的精神内涵深深感动。

“我一开始以为侨批只是一些华侨华人在外工作,不定时给家里写的几封普通书信。后来慢慢了解到,侨批更深层的是寄托了回报祖国的情怀,这种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为此,吴泽在紧张的排练之余,加强学习江门侨批知识,把角色的原型故事看得滚瓜烂熟。

C 舞美设计融入巧思

舞剧中,演员们还要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用肢体、手势、姿态表现内心情感,传达出华侨华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的品质和精神,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梁颖是一个很有自己思想,又独立坚强的角色。”欧嘉媛分析道。剧中,得知丈夫黄齐家牺牲后,梁颖悲痛万分,但想到年迈的黄母和刚出生的儿子,只能装作无事发生。在这段床边独舞中,她多次尝试、不断打磨,努力用舒展的肢体语言,表现失去至亲的痛苦与隐忍,令人动容。

除了演技的打磨,该舞剧舞美设计大气恢宏,在质感上做到了那个历史时期应有的气质;它更融入了巧思,运用多媒体展现了比较全面完整的历史脉络。

“希望以比较简约的方式,既丰富舞美视觉的表现形式,又充分体现创作的主旨。”《侨批·家国》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佟刃峰介绍,舞剧加入多媒体技术,在拓展舞台深度和立体感的同时,将“无声”的舞蹈丰富为“有声”的艺术,把侨批故事讲得更深、更透。

【声音】

男主角黄齐家扮演者吴泽:

把自己“变”成黄齐家

剧中,黄齐家漂洋过海后成为一名飞行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展露出一身正气和勇敢无畏。对于吴泽而言,演绎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刻画角色不同的性格和心理。

例如,在舞段一中,刚放学的黄齐家、余振国和梁颖加入爱国游行队伍,这时的黄齐家年轻气盛、单纯稚嫩,对报国怀有一腔热血。而到了舞段四,战乱中的黄齐家面对破败的家业,义愤填膺却又无路可行,面对受伤的母亲、怀有身孕的妻子,悲喜交加。“他要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无奈之下,只能告别母亲和已有身孕的妻子,沿着前人的足迹到海外闯荡。”在这场戏中,吴泽投入了大量的感情来演绎,低落、愤怒又带有一丝希望,内心充满挣扎和矛盾。

有过红色题材舞剧表演经历的吴泽认为,这类题材舞剧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很高,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都非常重要。“成长在和平年代,我必须翻阅大量材料,补足历史知识,才能把自己‘变’成黄齐家。”

【相关新闻】

《侨批·家国》“侨”元素丰富

舞剧中,来自江门台山的黄齐家、余振国、梁颖在参加一次爱国游行时埋下热血救国的种子。在时代的境遇下,他们有的漂洋过海终成知名侨领,有的加入抗日洪流为国捐躯,有的自强不息成为教育家,演绎了五邑华侨长达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折射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征程,再现了侨批背后浓浓的家国情怀。

全剧中,侨批、童谣、侨乡建筑等各种“侨”元素非常丰富,演员表演生动、优美,让人既收获了艺术的享受,也重温了那段如泣如诉的历史。

不少观演的业内人士对舞剧给予了高度评价。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邹罡说:“第一次看到涉及华侨、侨批等题材的舞剧,感觉十分新颖。”他认为,五邑侨乡许多题材都可以做舞剧,最重要的是如何编创,《侨批·家国》就十分有创意。

中新社广东分社新闻中心副主任郭军表示,《侨批·家国》将侨批这一独特的侨乡文化资源与现代舞台艺术结合起来,通过讲述一段五邑华侨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展现了华侨念祖爱乡优良传统和深深的家国情怀,也让大家再一次体会到个体命运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希望这部舞剧未来能够在全国各地巡演,甚至走出国门;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类似优秀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助力讲好华侨故事、中国故事,凝聚侨心侨力。”郭军说。

(原标题《江门原创侨批舞剧<侨批·家国>是怎样炼成的?以“情”动人 用“舞”创新来源》)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王雯,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