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90后社工陈彩玲:6年服务456名耄耋老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黄丽欣 文/图
2021-10-09 15:33

陈彩玲,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塘厦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从2015年9月开始,投身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去。至今6年时间里,她带领团队累计为456名80岁以上的塘厦镇户籍长者提供卫生清洁、精神慰藉、危机介入、居家安全等居家养老服务。

在不断地走访服务对象、用脚丈量社区的过程中,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还有长者们脸上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又纯洁无暇的笑脸,以及他们反馈的温暖与关心。

策划品牌项目服务,回应长者多元需求

作为一名社工,陈彩玲注重与服务对象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专业服务关系,这有利于她更敏锐地察觉服务对象在“身-心-智-社-灵-居家”方面的不同需求,策划并统筹推进居家养老的特色与品牌项目服务。

在多年的发展下,陈彩玲与同事们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在塘厦生根发芽,引导大家关注身边的长者。在服务过程中,陈彩玲积极联动社区内的爱心企业、志愿者团队等,邀请他们加入服务。团队联合爱心社会力量开展了“日间康复中心(日托)项目”、“轻松居家--居家环境改造”、“居家安全防跌行动”等项目服务,重点回应失能、失智长者的个性化需求,覆盖全龄段的高龄独居长者的健康、心理、社交及居家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陈彩玲还带领团队针对生理、经济、心理各方面都存在压力的“5060”照顾者,开展“护老者支援服务项目”,改善长者的家庭照顾功能。另外,陈彩玲也在日常服务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手法,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及照顾者提供情绪疏导、危机介入、喘息服务等个案辅导,开展专业治疗小组、康娱文体等服务。

随着服务的影响面逐渐扩大,居家养老不再是社工的“单打独斗”,社会力量的涌入为长者们的生活日益添彩。作为推动者,陈彩玲在2017年1月,荣获东莞市2016年度“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2018年3月更获评为“广东省优秀社工”。

专业服务的介入,缓解服务对象的痛楚

“做长者服务,不可避免的是‘生老病死’中的‘老、病、死’”。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让陈彩玲对“老、病、死”的感触更深入。

塘厦镇莲湖社区的李婆婆是陈彩玲在服务的众多长者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因为当年81岁的李婆婆是她在塘厦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接待的第一位新申请长者。李婆婆腰椎突出严重变形,常年受疼痛的折磨。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防控,李婆婆不敢去医院看病,拖延至年中,住院了三个多月,出院后只能卧床休养。长期的卧床导致她意识有些混乱、反应迟钝、认知功能衰退,也出现了抑郁症状。

陈彩玲上门回访李婆婆时,评估到婆婆四肢仍然有不小的力气,但因腰椎疼痛导致难以坐起,更没有办法自己转移到床边的坐便椅方便。评估环境后,陈彩玲与婆婆的家属沟通如何为婆婆在床边安装扶手,此时听到“扶手”的李婆婆似乎刚反应过来,迟疑地问陈彩玲:“你系肥妹仔?”(“肥妹仔”是不少高龄长者记不住社工姓名后,陈彩玲与长者们约定的“绰号”,便于长者们记忆。)陈彩玲握着李婆婆的手点头说是,那一瞬间她惊讶地看到李婆婆因白内障灰蒙蒙的眼里有了一丝光亮,而婆婆握着她的手也握紧了。

李婆婆打开了话匣子,说她还记得“肥妹仔”当年带工程队给她做电路改造后还帮她在厕所装了扶手,还经常从莆心湖骑车来看望她,其他社工记不住,但不会忘了“肥妹仔”,还关心地询问陈彩玲的人生大事。在李婆婆感叹着说希望能吃到陈彩玲派喜糖再离开人世时,面带微笑的陈彩玲握着婆婆的手,忍住没有让眼泪掉下来。“专业素养要求我不能在服务对象面前展现个人情绪,但陪伴婆婆五年多的服务感情,是专业素养也没办法控制的情绪流露。”陈彩玲说。

此后,陈彩玲安排了康复师每周外带康复中心的仪器上门为李婆婆做康复理疗。2020年11月,陈彩玲再回访李婆婆时发现她的状态好了很多,还能够坐起来。让陈彩玲感动的是,李婆婆坐起来就是为了伸手摸摸陈彩玲的脸说感谢,一言一语中不只是服务对象对服务提供者的感谢,还满含了“祖辈”对“孙辈”的疼爱。

临终关怀的陪伴,让独居老人走得有尊严

黄阿公是社区的低保长者,由于各种复杂的过往,无子女或亲属照料,经济窘迫,居住在社区居委会帮忙租的房子。

2020年12月的一天,陈彩玲收到护工的通知,得知黄阿公凌晨因病情恶化进了医院ICU。当天下午,陈彩玲立即前往医院了解黄阿公的情况。由于疫情防控,她通过了医院的各种登记、手续办理后,终于在ICU的家属探访室排好队等到了医生的解答。由于黄阿公入院时就处于昏迷状态,医护人员正苦于联系不到他的家属,陈彩玲说明身份和来意后,医护人员均松了一口气。在详细了解黄阿公的情况及后续治疗方案后,陈彩玲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做了跟进反馈,与居委会协调后续的跟进安排。

12月下旬,黄阿公出院回到租房,二手房东担心阿公在租房中出事、晦气,一直以租房合同到期为由上门,想赶走黄阿公,严重影响了黄阿公的休养和身体状况。陈彩玲在与居委会达成共识后,一方面正式与二手房东进行面谈,交涉黄阿公的租住问题,房东最终妥协让黄阿公继续住到他搬家,不会上门去打扰;另一方面则在黄阿公住处的附近寻找新的租房,最终帮黄阿公选定了两处租房以供他挑选,并约了几位志愿者准备为黄阿公搬家。遗憾的是,当晚黄阿公再度进了医院的ICU,两日后离开了人世。

因为黄阿公无子女、亲属料理后事,陈彩玲与居委会协调好分工后,带着1名社工和1名护工上门为黄阿公处理后事,清理卫生、整理遗物,交还钥匙给房东。在关上黄阿公住房的铁门时,饶是从事了五年多的养老服务,见惯了服务对象的离开,陈彩玲也仍然会感到难过。“虽然和团队尽力想让长者的晚年能更有生命质量,但在病中离开的黄阿公走得并不安详。”

直到今年,在走访社区时,曾是塘厦初级中学教师的某位婆婆告诉陈彩玲:“你们做的事情已经帮助他很多了,至少他最后一程是有你们关心,走得不孤单,也是一种安乐,他在天之灵会感谢你们的。”

随着2021年3月《东莞市居家养老管理办法(修订)》的出台,陈彩玲和团队如今服务对象的重点人群是重度、中度失能的户籍长者。在刚过去的5个月时间里,中重度失能长者的离世人数较过往一年都多,特殊“异常”行为的长者也激增,包括自杀未遂、丧亲、哀伤抑郁、重度失智、癌症临床治疗期等情况。她很清楚,自理能力的丧失、长期病患的疼痛与困扰、临终末期的痛苦,对服务对象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是巨大挑战,也挑战着她和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六年,陈彩玲陪伴着塘厦的长者们一起走了过来,未来,她将和塘厦居家养老团队继续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服务的技术精度和人文温度,用更多元的服务、更专业的技能去回应重度失能服务对象、生命终末期、长期病患等居家老年人的需求,为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做好准备。

(原题《东莞市90后社工陈彩玲:6年服务456名耄耋老人》)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黄丽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