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论 | 主流媒体关于疫情信息对外传播的路径、方法和效果分析
2021-09-14 10:45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高悉淼   王旖旎

本研究以新华社、《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CGTN等中国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爬取了这些媒体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4月8日在推特上发布的推文,并跟踪观察其在其他热门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发布,探索这些主流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对外传播的路径、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主流媒体   国际舆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际社会相关舆情层出不穷,诡谲多变。 2019年12月31日,有关武汉发现不明肺炎的消息相继被《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人民日报》英文版(People’s Daily)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发布,拉开了国际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序幕。紧随其后,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和路透社在同日发布相关新闻。BBC、卫报、纽约时报等国外主流媒体也陆续开始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相关主流媒体始终在推特等国际性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声,及时公开透明地进行疫情通报,并对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

推特作为用户量超过5亿的国际性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使用于全球多个国家,是国际社会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它也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增强国际话语权,应对国际舆情,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本文主要以我国主流媒体在推特平台上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为研究对象,爬取主流媒体的相关推文及账号互动情况,分析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的主题,以及应对相关国际舆情的路径、方法和效果,从而为我国主流媒体应对波云诡谲的国际舆情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大数据方法进行分析,抽取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4月8日期间CGTN、CCTV、《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主流媒体在推特发布的内容,共爬取47461条推文及其互动情况。2019年12月31日是国际新闻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开端,因此本文选取该时间点作为抽样时间的起点。有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舆情在经历了潜伏期、暴发期后进入了较长的蔓延期,舆情至今都未消退,且常因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出现反弹。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恢复对外交通,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突破;而欧美国家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却呈直线上升。此时,国际舆情的关注焦点相对转移到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因此,本文以2020年4月8日为数据抽样的时间终点,分析三个多月中我国主流媒体进行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报道的路径、方法和效果。

二、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舆情的分析

(一)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的主题

图1 主流媒体“新冠肺炎疫情”推特词云

通过对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4月8日期间我国主流媒体推特文本关键词的分析,得出高频关键词有“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coronavirus”(冠状病毒),“outbreak”(暴发), “China”(中国),“US”(美国),“Wuhan”(武汉),“Hubei”(湖北),“Spain”(西班牙),“Iran”(伊朗),“Italy”(意大利),“medical”(医疗),“mask”(口罩),“supplies”(供应),“fight”(抗击),“measures”(措施)等。可以发现,疫情严重地区的进展情况、救治与防控措施、物资援助、科研进展等主题的信息受到重点报道。

在此期间,由于疫情蔓延造成恐慌,国际上开始出现关于新冠病毒和疫情的虚假信息。对此,多家主流媒体使用了#Fact check(事实核查), #Facts Tell(事实说话)等标签,及时进行解释或辟谣。疫情期间,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将病毒政治化,毫无底线地诋毁中国。对此,各主流媒体基于事实进行适时地反击,通过发表社论,对此类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反对将病毒政治化、污名化的行为,一些政客的名字、“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racism”(种族歧视)等词汇开始在推文中频繁出现。各主流媒体还使用了#Combat Coronavirus(战胜新冠病毒), #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Stand with China(与中国并肩),Fight Together”(一起抗击)等标签,呼吁团结抗疫,推动国际抗疫合作。

(二)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舆情的路径

1. 开设疫情专栏——还原最真实的中国抗疫措施和思路

疫情期间,多家主流媒体在其英文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专栏,及时更新中国抗疫的最新进展,讲述前线感人的抗疫故事,向世界还原最真实的中国抗疫思路和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努力。这里以四大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为例,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专栏进行分析。

表1 四大主流媒体英文官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专栏

四大主流媒体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英文专栏网站均围绕疫情最新进展、病毒防控和科普进行了报道(见表1)。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开设了评论版块,“国际评论”收录了国际上较为权威、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客或专家对中国抗疫所做出的评论。“意见”多是人民日报社内部原创的一些观点和评论,主要就关键问题表明立场或是围绕一些比较热门的议题展开讨论。

《环球时报》则通过“新闻特写”对一些和疫情相关的技术、政策、热门议题等进行评议。环球时报的内容更加侧重国际,“视频”版块突出展现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包括对一些国际言论的回应、在华国际留学生对抗疫的声援、介绍多语言求助热线等等;“更多报道”主要聚焦于国际疫情的进展,并对中国援助国际的努力进行报道。

《中国日报》的“问答环节”和“事实”版块特点鲜明,前者用问答的方式就病毒本身和日常防护进行科普,后者以辟谣为主,对新冠病毒传播、防控和治疗方面的谣言和错误信息进行辟谣。其“中药”版块也极具中国特色地向世界普及了中草药调理治疗的文化和思路,介绍了几种被证明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中药,并及时更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就中药治疗展开的合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中药,使其他国家也能选择性地使用中药疗法,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疫贡献力量。

2. CGTN记者团助力国际舆论场

在此次疫情攻坚战中,CGTN的记者团深入一线还原真实现场,并现场连线多家境外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暴发后,英语环球节目中心前方记者团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前线,广泛取材,在第一时间内向世界发布最权威的信息。记者们定期在YouTube平台上上传Vlog,记录他们采访工作的一天,包括对武汉医院内部、口罩工厂、超市、社区、给医护人员提供餐食的饭店等进行探访,从多个角度呈现了疫情下中国真实的生活状况。

武汉地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外媒记者全部撤离,导致国外媒体对武汉疫情的报道缺乏一手消息和素材。而CGTN的武汉记者团队则填补了这个空缺。他们利用语言优势,持续为外媒提供现场连线报道,通过海外主流媒体向世界发声。疫情期间,CGTN记者曾先后与英国广播公司、美国福克斯新闻台、半岛电视台、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等多家海外主流媒体连线。据央视新闻报道,不少海外媒体从起初的小心试探发展到要求记者每天提供报道。但与外媒连线的背后也充满着不为人知的挑战,记者团的总领队王跃华在接受央视新闻的采访时提到,“在与外媒连线的过程中,有一些国家的主持人会用挑衅、夹带枪棒的语言来发问。这时候我们前方连线的记者不仅要专业性过硬,而且又要体现我国的立场和观点,用客观的事实把对方有意的污蔑和抹黑反驳掉”。

(三)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舆情的方法

1. 用西方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东西方文化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是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CGTN记者团凭借自身背景和语言优势,从叙事逻辑到场景的编排,用西方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表达方式,制作了首部全景展现武汉抗疫历程的英文纪录片The Lockdown One Month in Wuhan(《武汉封城的一个月》)。记者们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取材,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梳理了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和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该纪录片于2020年2月28日在CGTN英语频道播出,同时在CGTN官网、APP及海外社交平台账号(YouTube、Twitter、Facebook)全网推送。一经播发,就引起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相继被美国广播公司(ABC)、英国Channel4电视台、日本朝日电视台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65家境外电视频道和新媒体平台采用或播出,使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到武汉人民英勇抗疫的感人故事,也在疫情蔓延至全球之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

2. 巧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多媒体内容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CGTN等主流媒体的英文推特账号,持续对疫情最新进展和防疫信息进行实时更新,除文字性通报之外,还制作了大量的可视化内容,并通过Twitter、Facebook、YouTube直播,实时向海外介绍中国疫情最新进展和防控措施。例如,CGTN在YouTube 上对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防护物资生产工厂、方舱医院内部情况等进行了直播;新华社也曾在Twitter和YouTube上直播了湖北大部分地区解禁后的样貌。除了对重点工程和事件的直播外,各主流媒体还利用国内直播信号加同声传译的方式,对外直播了多场中央和湖北省相关部门有关疫情通报的新闻发布会,做到了内外传播时效的无差别化。

3. 积极发声驳斥污名化和质疑

国际上一直存在某些挑衅的声音,将COVID-19称作“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并通过各种说辞将病毒在全球蔓延的责任推给中国。面对这种污名化和质疑,各主流媒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卑不亢地摆事实、讲道理,客观理性地对这些声音进行反击。

各主流媒体就相关问题发表了大量社论,例如人民日报的社论“Trump calls the coronavirus the ‘Chinese Virus’, the world disagrees”(特朗普称冠状病毒为“中国病毒”,世界不同意)和新华社的社论“U.S. politicians’ use of ‘Chinese virus’ widely condemned”(美国政客使用“中国病毒”遭到广泛谴责)中,引用了美国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和疾控中心、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官员、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以及其他各界人士的言论,来批评将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做法是错误和不理性的。

CGTN制作的视频“Timeline: How the White House wasted weeks in the COVID-19 battle”(时间线:白宫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浪费了数周时间)以冠状病毒在中美蔓延时间和确诊病例数的折线图为引领,回顾了从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4月12日期间,中美两国国内的感染人数以及防控措施的变化。整段视频用客观的数据向观众说明了中国责任论的荒谬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视频在推特账号上发出后,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截至2020年5月5日,这条视频已获得2800多次点赞和1800多次转发。

(四)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舆情的效果

疫情期间,我国各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科学、准确的信息,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上积极发声,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本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媒体推特账号互动反馈数[1]来衡量此次疫情中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应对国际舆情的效果。

本报告主要分析《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社、CGTN等几个较为活跃的主流媒体推特账号互动反馈情况。据统计,各媒体推特账号在2020年1月1日至4月8日期间的平均互动量[2]分别为:120(《环球时报》),434(《人民日报》),156(《中国日报》),157(新华社),184(CGTN)。其中,《人民日报》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几家媒体。各媒体整体互动量变化呈波动状态,随着舆情热点的到来而不断形成峰值。

由于用户有了解疫情进展的需求,疫情通报类的信息互动量较大。媒体在发布此类推文时一般都会使用“#update”(更新),“#COVID-19”等标签,便于用户搜索到推文。但此类推文的评论区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声音,他们认为世界疫情发展至此,中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现人性温暖的推文反馈数很高,且互动内容较为正面。例如,一段视频显示,老年夫妇双双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后,丈夫每天从隔壁病房拿着输液瓶来探望妻子,给她递水喂饭,并向她表白“我会永远爱你”;小男孩将废弃的瓶子递给路边捡垃圾的陌生人后发现他没有戴口罩,就不顾家长的反对,执意送给陌生人一个口罩,并帮他戴好,陌生人感激地握住了小男孩的手。此类推文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通过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人民真善美的一面,获得了较多的转发、点赞、评论。

随着病毒在全球持续蔓延,而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中国的防控措施得到了部分国外网友的认可。2020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在推特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现了武汉火车站重新开放前的最后一次消杀工作,这标志着武汉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该推文获得了2700次转发、6100次点赞以及200多条评论。评论区虽然也存在少量负面的声音,但大多是对中国抗疫举措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中国援助世界的推文也获得了大量正面互动,受援助国家的网友们经常出现在热门评论中,表达对中国的感激。

有些推文虽然反馈数很高,但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例如,《环球时报》发布了无人机巡逻监督人们戴口罩的视频,获得了6000多次转发、9000多次点赞及776条评论。该推文本意是向世界展示我国严密的疫情防控举措,但点赞和跟帖最多的评论却是对这一举措的轻蔑或嘲笑,称之为“奥威尔式的噩梦”。还有多家媒体发布了医护人员跳舞的乐观积极面貌,均获得了较高的互动量,但评论多认为这是中国官媒的宣传手段,不值得称赞。此类信息虽然互动量大,但这种互动反而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

社论是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能够代表整个媒体、社会甚至国家发声。但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各主流媒体所发表的社论几乎是所有推文中互动量最少的一种,并未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例如,社论“美国在中国对抗COVID-19的斗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政治病毒’阴谋论没有空间”“向美国运送医疗物资的限制应该被解除”等,这些对中国来说在国际舆论场上至关重要的发声,在推特上几乎无人问津,互动量多在50以内。2020年3月17日,《中国日报》发布了一条简短却有力的句子:“种族主义不是掩盖自己无能的正确工具”,对污名化中国的声音进行了强硬的回击。这条推文虽获得了2800次转发,8300次点赞以及9300条评论,但多数都十分负面,充满嘲讽,若有个别表示支持的言论,就会有跟帖进行反击。这种发声虽然获得了高互动量,但是正面引导的效果仍十分有限。

三、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主流媒体通过推特积极发声,为国际社会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和我国防控举措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为传播中国在国际抗疫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了诸多努力,获得了正面的国际评价。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国际网友对中国抱有偏见,对中国的挖苦和讽刺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更甚。甚至有些较为客观、不带感情色彩的推文下面,也会有毫无关联的言论去诋毁并污蔑中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各主流媒体更应提高警惕,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用及时、准确、深度的新闻报道来提升国际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本论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项目号:20AZD061)资助]

(作者高悉淼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作者王旖旎系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编辑 严偲偲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