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选粹 | 以协同治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史敏
2021-08-24 09:44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废弃物治理,才能成功建成和运转“无废城市”。图为盐田圾垃处理厂。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 提要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良好协作,在政策、技术、经济等多种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并形成闭环结构,孕育“无废文化”,推动废弃物治理迈向高效、科学和可持续的新进程,将深圳建成绿色、繁荣、宜居的无废城市,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的全国样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国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对低碳循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深圳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深圳肩负着“无废城市”建设先行示范的使命。“无废城市”建设具有空间关联效应,涉及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种要素,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能实现有效治理。

“无废城市”是一种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的城市治理理念,通过负责任地生产、消费、回收,提高废弃物二次利用效率,将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联动效应差,公众参与程度低,是“无废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需要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解决治理难题。协同治理是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围绕特定治理目标相互配合、协力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废弃物治理,才能成功建成和运转“无废城市”。

协同治理要培养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

一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废弃物管理。深圳日产生活垃圾28500吨,70%来自居民家庭,是废弃物管理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公众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主体。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需要公众承担消费者责任,绿色消费,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杜绝过度包装,强制实行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鼓励重复使用物品、购买可再生成分的商品,培养环境友好型生活习惯。同时,公众对于废弃物管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废弃物管理的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是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废弃物处理实施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废弃物处理,对废弃物处理流程提供优化改进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社会参与程度。协同治理要激活市场活力,培育市场体系形成长效机制。1.倡导企业采用生产者责任制,将废弃物的管理延伸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过程中,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通过采用在设计时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生产时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等措施,鼓励发展绿色供应链,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培育废弃物资源恢复市场,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废弃物处理需要大量资金、技术投入,政府承担能力有限,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矛盾,鼓励企业参与废弃物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在废弃物基础上创造商业价值,探索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依靠市场维持废弃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支持企业在废弃物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绿色创新行为。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回收系统效率,提高废弃物“产生源头—中间运输—末端处置”环节的智慧化水平,对能显著提升废弃物处理效率的方案和技术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新西兰奥克兰等“无废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是运用第三方治理,充分发挥专业企业的特长和优势,通过信息、技术、金融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体系,通过调动市场力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协同治理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制定系统的废弃物处理政策,保障充足的硬件设施

一是政府作为城市管理者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无废城市”的法规,建立科学、严格、细致的废弃物管理制度体系。“无废城市”建设包括源头减量、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多个流程,涉及个人、企业、不同部门等多元主体,需要统筹规划明确各方责任,形成企业主导、市场引领、政府推动的运行机制,为无废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废弃物处理各个环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现有处理设备进行现代化、智能化更新改造。目前废弃物处理基本上是垃圾填埋和焚烧,要形成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回收、收集运输、终端处理等多个环节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废弃物处理设备,提高废弃物利用处置基础保障能力。三是统筹协调不同部门、不同主体,完善废弃物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废物管理体系闭环。废弃物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在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的制度难以落实,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格局难以形成,需破除部门之间的协作障碍,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绿色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废物处理的便捷度,建立废弃物利用处置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日本北九州市通过政府牵头,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恢复政策,协调市民团体、民间企业以及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防止公害的体制,打造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

协同治理要加强科学研究,发挥社会组织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辅助支持作用

一是要重视环保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废弃物处理涉及多个学科,现有废弃物处理以焚烧、填埋为主,处理技术相对落后,亟需加大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投入,促进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更新和管理优化。二是通过社会组织借鉴学习国际经验。国际上废弃物管理、“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等方面领先的城市组建了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平台有助于积极开展国际层面的合作,加强“无废经验”的交流。同时,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发挥在专业研究、信息收集和科学宣传方面的作用,推动“无废文化”理念的传播。例如,意大利卡潘诺里市成立欧洲首个无废研究中心,以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主要任务,环保组织。科学家和市民等可以参与管理和研究等事务,大力向全市普及垃圾再利用的价值观和方法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和国际合作,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良好协作,在政策、技术、经济等多种要素之间取得平衡并形成闭环结构,孕育“无废文化”,推动废弃物治理迈向高效、科学和可持续的新进程,将深圳建成绿色、繁荣、宜居的“无废城市”,打造高质量城市发展的全国样板。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辑部助理研究员)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史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