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你知:广州老城区有条隐秘的“宗教文化轴”
网易文化
2021-08-23 15:06

你或许不知道,广州老城区有条秘而不宣的“宗教文化轴”。

1890年前后,“宗教文化轴”已形成

这条轴线,集中于解放路和人民路之间。自北而南,组成这条轴的宗教建筑分别是光孝寺、六榕寺、玄妙观(已毁,今中六电脑城)、怀圣寺、五仙观、石室圣心大教堂。如果跨江珠,海珠区的海幢寺也可纳入其中。

玄妙观和五仙观属于本土宗教——道教,其余的都属于外来宗教。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属佛教;怀圣寺又称光塔寺,属伊斯兰教;石室圣心大教堂属于天主教。

那么多不同的宗教建筑共存于一个狭长的区域内,显示了广州巨大的文化包容性。

只是,它们的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

最早的是光孝寺。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建成至今已有1700多年,达摩曾驻锡,六祖慧能在寺中落发、受戒,是海内外闻名的禅宗祖庭。六榕寺与光孝寺齐名,相距不远,始建于537年,寺原名宝庄严寺,宋改称“净慧寺”,“六榕”之名,据说与苏东坡有关。唐诗人王勃曾为其写重修碑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寺中的宝塔,广州人称“花塔”。

18世纪,绘画中的怀圣寺光塔

怀圣寺的修建年代已难考,相传最早由唐初来华的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师宛葛斯主持,由当时住在蕃坊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有十万之众)捐建,也是他们礼拜的地方。寺中有高耸的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古时,光塔所在的位置近江畔,所在在很长一段时期充当了珠江航船的航标。

五仙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祭祖五仙的谷神庙。后殿东侧一块红砂岩的巨大脚印凹穴,被称为“仙人拇迹”,它实际是海侵的地质遗迹,与海珠七星岗的一样。

1901年,五仙观

可与巴黎圣母院相媲美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奠基于1863年6月18日,历时25年建成。这座双尖塔哥特式建筑由中国工匠督工并建造,教堂的墙壁和柱子全用花岗岩(采于香港牛头角)砌造,所以又被称为“石室”。教堂有一些中国元素,如石块之间的粘合用的是糯米桐油;教堂楼顶的出水口,用的是中国狮子造型;教堂的门有广式木雕……

石室圣心大教堂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宗教建筑集中于此?其中应有地理、历史的原因。当时,这些建筑所处之地,大都靠近广州西城墙,为南海县治之地。不同于城东居者多官员,西城墙内外住的,多是商人、平民和外国人。西城墙附近地多,加上聚居的人们又多有精神慰藉的需要,所以那些相继建成的宗教建筑形成了一条宗教文化轴线。这只是个人观点,对此有研究的,欢迎深入探讨。

无论如何,这看似巧合,又是一种必然。广州因此又添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原题《广州老城区有条隐秘的“宗教文化轴”》)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